众喧息遥夜,爽气渍烦襟
出处:《月夜怀陈永源》
宋 · 张耒
众喧息遥夜,爽气渍烦襟。
殷勤低檐月,入幌来相寻。
平生学虚静,每为多病侵。
卧想陈夫子,幅巾修竹林。
殷勤低檐月,入幌来相寻。
平生学虚静,每为多病侵。
卧想陈夫子,幅巾修竹林。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喧息:喧闹声逐渐消失。爽气:清新之气。
渍:洗涤,浸润。
殷勤:深情而周到。
修竹林:隐士所居之处,象征高洁。
翻译
在寂静的夜晚,人们的声音渐渐消失,清新的空气洗涤着我烦闷的心情。那轮低垂的月亮,仿佛带着深情,悄悄地穿过窗户找寻我。
我一生追求内心的宁静,但身体常被疾病困扰。
躺在床上,我想象自己像陈先生那样,身披幅巾,在竹林中修身养性。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宁静而深邃的夜晚景象,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表达了对陈永源的怀念之情。开篇“众喧息遥夜”即为全诗定下了一个安静、寂寞的基调,随后的“爽气渍烦襟”则透露出一种清凉而又带着些许忧虑的情绪。
紧接着,“殷勤低檐月,入幌来相寻”中的“殷勤”二字,表达了诗人对陈永源的深切思念,而“低檐月”与“入幌来相寻”的描写,则是诗人通过自然景物,以一种柔和而又富有情感的手法,传递着自己的怀旧之心。
中间两句“平生学虚静,每为多病侵”,不仅展示了诗人的生活态度,更透露出了其内心的忧郁与对健康的关切。这种个人经历和情感的流露,为整首诗增添了一份真挚。
最后,“卧想陈夫子,幅巾修竹林”则是诗人在夜深人静之际,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以及自己对于宁静生活的向往。这里的“卧想”,表达了诗人躺在床上,心中所充满的是对陈永源的思念;而“幅巾修竹林”则是诗人希望自己能够如同古代隐逸一般,远离尘嚣,以宁静致远的心态生活。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自然景物,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寂与怀旧,以及对友人的深切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