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隆薄青霄,百道金光丽
出处:《海幢舍利塔》
明 · 释函是
佛在众生中,如日处霾翳。
霾翳非可入,日光彻空际。
佛身如虚空,佛心如光霁。
光极与空入,空光交相蔽。
结成幻摩尼,五色非坚脆。
我识如来心,随顺示真谛。
假名为舍利,金石不能甈。
现在与当来,百福之所逮。
群动匪无心,遇境生幽滞。
寂感总随缘,形神不相俪。
佛以主摄宾,金刚见精慧。
我汝但回光,弹指消阴曀。
如日之在天,百物无疵疠。
此以论性功,岂为形骸励。
我昔在金轮,蒙光涤夙瞖。
栖贤发神异,今复流法系。
慧日照岭南,丹霞若先契。
次第及海幢,贻尔大厥裔。
隆隆薄青霄,百道金光丽。
万世福人天,皇风永勿替。
霾翳非可入,日光彻空际。
佛身如虚空,佛心如光霁。
光极与空入,空光交相蔽。
结成幻摩尼,五色非坚脆。
我识如来心,随顺示真谛。
假名为舍利,金石不能甈。
现在与当来,百福之所逮。
群动匪无心,遇境生幽滞。
寂感总随缘,形神不相俪。
佛以主摄宾,金刚见精慧。
我汝但回光,弹指消阴曀。
如日之在天,百物无疵疠。
此以论性功,岂为形骸励。
我昔在金轮,蒙光涤夙瞖。
栖贤发神异,今复流法系。
慧日照岭南,丹霞若先契。
次第及海幢,贻尔大厥裔。
隆隆薄青霄,百道金光丽。
万世福人天,皇风永勿替。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佛性的深邃与广大,以及佛与众生之间的关系。诗人以日光穿透霾翳比喻佛性照耀众生,使人心灵得以净化。佛身如虚空,佛心如晴空,象征着佛性的无限与纯净。佛以智慧摄取众生,如同金刚般坚定而敏锐。
诗中提到“我识如来心”,表达出对佛性的深刻理解与认同,认为通过顺应佛的教诲,可以揭示真理的真谛。佛所显现的舍利,象征着智慧与真理,即使是最坚硬的物质也无法摧毁。无论过去还是未来,佛的教诲都能带来百福,帮助众生解脱苦难。
诗人进一步阐述了佛性与众生心灵的关系,指出所有生命都有其内在的心灵,遇到外在环境时会产生种种困扰。佛性通过感应与缘起作用,引导众生超越形体的束缚,达到心灵的自由与和谐。
“佛以主摄宾”形象地描绘了佛作为智慧与慈悲的中心,引领众生走向觉醒的道路。诗人鼓励人们回光返照,通过短暂的冥想就能消除内心的阴霾。佛性如同太阳普照万物,使一切生命免受瑕疵与痛苦。
最后,诗人回忆自己在金轮国(可能是指佛教圣地)的经历,受到佛光的洗礼,心灵得到净化。他希望将佛法传承下去,如同丹霞般永恒不变。通过依次传法给海幢寺,诗人将佛法的种子播撒到更广阔的领域,为后世留下深远的影响。
整首诗充满了对佛性的赞美与对佛法传承的热忱,展现了诗人对佛教教义的深刻理解和实践。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诗人传达了佛性与众生之间紧密相连、相互依存的关系,以及通过修行实现心灵解脱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