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不谓无明不有,看时不见转誵讹
出处:《颂古三十六首 其三十二》
宋 · 释惟一
水中盐味浑相似,色里胶青不较多。
暗不谓无明不有,看时不见转誵讹。
没誵讹,太平何必动干戈。
暗不谓无明不有,看时不见转誵讹。
没誵讹,太平何必动干戈。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惟一的作品,名为《颂古三十六首》中的第三十二首。它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水中盐味和颜色胶青为喻,探讨了事物表面与内在的关系以及对和平的理解。
"水中盐味浑相似",诗人指出水中的盐分虽然难以直接看到,但其味道却是一致的,暗示了事物的内在本质可能不易察觉,但其影响是普遍存在的。
"色里胶青不较多",进一步强调颜色胶青虽不显眼,但其存在并非微不足道,隐喻着某些真理或力量可能看似平常,实则不可或缺。
"暗不谓无明不有,看时不见转誵讹",诗人认为即使在暗处,光明并非不存在,只是肉眼无法立即察觉,一旦仔细观察,就会发现真相并非如表面般简单。
"没誵讹",意指没有明显的错误或欺骗,强调真实始终存在,无需怀疑。
"太平何必动干戈",诗人借此表达了对于社会安定、和平共处的向往,认为如果人们能够理解并接受事物的复杂性,就没有必要动用武力来解决纷争。
总的来说,这首诗寓言深刻,富有哲理,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现象的独特洞察和对和平理念的倡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