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峰杂满眼,不当隐沦时
出处:《歙州山行怀故山》
唐 · 白居易
悔别故山远,愁行归路迟。
云峰杂满眼,不当隐沦时。
云峰杂满眼,不当隐沦时。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悔别:对离开故乡的懊悔和告别之情。故山:指故乡的山,象征故乡。
愁行:带着忧愁前行。
归路:返回家乡的路。
云峰:云雾缭绕的山峰。
杂满眼:形容山峰众多,视线被遮挡。
隐沦:指隐居或者逃避世俗。
时:时候,时机。
翻译
后悔离别了故乡的青山,行走归乡的路途充满忧愁。满眼都是缭绕的云峰,这并非隐居避世的时机。
鉴赏
这首诗是白居易在唐代创作的《歙州山行怀故山》,通过诗人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他深切的情感和对远离家乡的思念。开篇“悔别故山远,愁行归路迟”两句直接表达了诗人的心境,他对于离开那座熟悉而又亲近的心灵之地——故山感到后悔,并且因思念家乡而使归途变得更加缓慢和沉重。这里的“故山”不仅指的是一个具体的地理位置,更是诗人情感寄托的地方。
接下来的“云峰杂满眼,不当隐沦时”则是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诗人面对层叠的云峰,这些壮丽而又迷离的景色充盈了他的视线,但同时也让他感到一种不应期的沧桑感,似乎在提醒他某个时刻已经逝去,不应该再被忽略或遗忘。这两句通过自然景物反映出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通过对故土的深情描绘和对归途延缓的心境表达,白居易展现了自己作为游子对家乡的深厚感情,同时也反映出唐代文人对于自然景物的情感寄托以及对个人生命历程中某些时刻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