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搭山村一搭奇,不堪风物索新诗
出处:《山村二首 其一》
宋 · 杨万里
一搭山村一搭奇,不堪风物索新诗。
稻花雪白糁柳絮,柘子猩红团荔枝。
行者自愁居者乐,晴时即热雨时泥。
问知桐汭多程在,未说宣城与贵池。
稻花雪白糁柳絮,柘子猩红团荔枝。
行者自愁居者乐,晴时即热雨时泥。
问知桐汭多程在,未说宣城与贵池。
注释
山村:指乡村。奇:奇特,与众不同。
风物:自然景物。
新诗:新的诗歌创作。
稻花:稻田里的花。
糁:撒落。
柳絮:柳树的种子。
柘子:柘树的果实。
荔枝:一种热带水果。
行者:行走的人。
居者:居住在此地的人。
晴时即热:晴天天气炎热。
雨时泥:下雨时道路泥泞。
桐汭:地名,可能指桐汭河一带。
宣城:古代中国地名,今安徽省宣城市。
贵池:古代中国地名,今安徽省池州市。
翻译
一座山村景色独特,激发我创作新诗的欲望。稻花洁白如雪,柳絮纷飞,柘树果实猩红,荔枝簇拥。
行者心中忧虑,而居者却感到快乐,晴天炎热,雨天道路泥泞。
询问此地去往桐汭的路程,还没提及宣城和贵池这两处地方。
鉴赏
诗人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村风光图。"一搭山村一搭奇"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个地方的新鲜感受和好奇心态,"不堪风物索新诗"则显示出诗人对于这种景象急于以诗歌形式捕捉和表达的迫切心理。
接下来的"稻花雪白糁柳絮,柘子猩红团荔枝"细腻地描绘了山村中秋天的丰收景象。稻田里的稻花如同覆盖了一层薄薄的雪,而柳絮轻柔飘逸;柘树上的果实像猩红色的小球,荔枝则呈现出饱满而有质感的形态。这不仅是对景物的描写,更是诗人对于丰收和自然之美的赞颂。
"行者自愁居者乐,晴时即热雨时泥"反映了不同人的生活状态和心境。行走在外的人往往充满忧虑,而安居一处的人则感到快乐无忧。同时,这两句也描绘出了山村自然环境的变化无常,即使是晴朗的天气也可能瞬间转变为雨水,路面从干热变得泥泞。
最后,"问知桐汭多程在,未说宣城与贵池"表达了诗人对于周边地理环境的好奇和探索心。诗人询问桐汭一带有多少风景名胜,而没有提及宣城与贵池,这可能是因为前者更为熟知或者是诗人下一步想要探访的地方。
总体而言,诗人通过这首诗展现了山村的独特魅力和丰富的情感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