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闻鬼神若君子,不以风涛为福威
出处:《牛渚矶修水府祠》
宋 · 杨杰
牛渚矶,大江汹汹山险巇。
舟人欲渡不敢渡,烹牲投简先祷祈。
自从疏派得安济,祷者渐疏祠宇隳。
我闻鬼神若君子,不以风涛为福威。
吁嗟人心自险易,昔也兢兢今也违。
太守修祠岂无意,寄语安者毋忘危。
舟人欲渡不敢渡,烹牲投简先祷祈。
自从疏派得安济,祷者渐疏祠宇隳。
我闻鬼神若君子,不以风涛为福威。
吁嗟人心自险易,昔也兢兢今也违。
太守修祠岂无意,寄语安者毋忘危。
鉴赏
这首宋朝诗人杨杰的《牛渚矶修水府祠》描绘了牛渚矶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活动,展现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以及对道德警示的思考。
诗中首先描述了牛渚矶的地理特征——大江汹涌,山势险峻,舟行于此,人们在渡河前会进行祭祀,以求平安。接着,诗人指出随着渡河安全的保障,祭祀行为逐渐减少,祠庙也因此荒废。这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环境态度的变化,从最初的敬畏到后来的忽视。
诗人进一步将自然界的鬼神与人类的心性进行对比,认为鬼神行事公正,不因风浪而改变其本性,而人类的心性却容易变化,从起初的谨慎小心变为现在的轻率。这种对比强调了道德警醒的重要性,提醒人们不应忘记过去的教训,即使当前看似安全,也不应掉以轻心。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地方官员修缮祠庙行为的理解和支持,认为这是在提醒后人不要忘记过去面临的危险,保持警惕之心。通过这一行为,诗人呼吁人们在享受当前的安宁时,也不要忘记历史的教训,保持对自然和道德的敬畏。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观与人文活动的交织,探讨了人与自然、道德与现实之间的关系,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和对人性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