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山格律非穷苦,白傅风流造坦夷
出处:《诚斋以南海朝天两集诗见惠因书卷末》
宋 · 张镃
笔端有口古来稀,妙悟奚烦用力追。
南纪山川题欲遍,中朝文物写无遗。
后山格律非穷苦,白傅风流造坦夷。
霜鬓未闻登翰苑,缓公高步或因诗。
南纪山川题欲遍,中朝文物写无遗。
后山格律非穷苦,白傅风流造坦夷。
霜鬓未闻登翰苑,缓公高步或因诗。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张镃的作品,体现了诗人对书法和文学艺术的深厚造诣,以及他对于历史文物的敬仰之情。从“笔端有口古来稀”开始,诗人表达了对能够通过书写传达思想和情感的能力的赞赏,这种能力在历史上是非常罕见的。接着,“妙悟奚烦用力追”则显示出诗人对于深邃智慧和复杂情感的追求,他希望通过文学创作来表达这些难以捉摸的情感。
“南纪山川题欲遍,中朝文物写无遗”两句,描绘了诗人广泛游历并对所见到的山川景致与历史文物进行记录的愿望。这里的“南纪”指的是中国古代的一些地区,而“中朝”则是对中华文化传统的称呼。这两句表明诗人不仅想探索自然之美,也希望将中华五千年的文化遗产通过文字传承下来。
“后山格律非穷苦,白傅风流造坦夷”中的“后山”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地理位置,但在这里更多的是象征意义,代表着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诗人赞扬了一种不受拘束、自如自然的文学风格,这种风格源远流长,如同白傅(唐代文学家白居易)的作品一样平和宽广。
最后两句“霜鬓未闻登翰苑,缓公高步或因诗”中,“霜鬓”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作者的年迈,而“翰苑”则是文学殿堂之意。诗人表达了自己虽年事已高,但仍希望能够在文学上有所建树,留下不朽的作品。“缓公高步或因诗”中的“缓公”可能是指某位历史人物,而“高步”则意味着高尚的品格和境界。整句话表达了诗人通过创作诗歌来追求精神上的超越和永恒。
总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于文学艺术的深刻理解,以及他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尊重与传承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