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心何处醉,宝瑟有馀声
出处:《寒食宴城北山池即故郡守荣阳郑钢目为折柳亭》
唐 · 羊士谔
别馆青山郭,游人折柳行。
落花经上巳,细雨带清明。
鶗鴂流芳暗,鸳鸯曲水平。
归心何处醉,宝瑟有馀声。
落花经上巳,细雨带清明。
鶗鴂流芳暗,鸳鸯曲水平。
归心何处醉,宝瑟有馀声。
注释
别馆:别墅。青山郭:青山环绕的城郊。
游人:游历的人们。
折柳:折取柳枝,寓意离别。
上巳:古代传统节日,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有踏青、洗濯的习俗。
清明:清明节,天气晴朗,空气清新。
鶗鴂:杜鹃鸟。
流芳:春光消逝。
鸳鸯:水鸟,象征夫妻恩爱。
归心:思乡或归家的心情。
醉:陶醉。
宝瑟:珍贵的瑟,古乐器。
馀声:剩余的乐声。
翻译
远离城市的别墅依青山而建,游人们沿途折取柳枝漫步。花瓣飘落逢上上巳节,细雨中带着清明的清新气息。
杜鹃鸟的歌声传递着春光的消逝,湖面鸳鸯成对,水面平静如镜。
心中思归却不知何处才能尽醉,只剩下瑶瑟的余音回荡。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游园图景。开篇“别馆青山郭,游人折柳行”两句,便设置了一个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自然环境。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在春天的游乐中,不自觉地折取柳枝,这既是对美好时光的一种留恋,也映射出诗人内心对于美景难以忘怀的情感。
接着“落花经上巳,细雨带清明”两句,更进一步渲染了春天的氛围。落花飘零,如同细雨般轻柔地覆盖着大地,而这细雨又使得空气更加清新,这种景象不仅是视觉上的享受,也让人感受到心灵的洗涤。
“鶗鴂流芳暗,鸳鸯曲水平”两句,则通过对鸟儿和水面活动的描写,增添了一份生动与活泼。这里的“鶗鴂”指的是一种水鸟,其叫声在春日的花香中显得更加迷人;而“鸳鸯曲水平”则形象地表达了水面上的和谐之美。
最后,“归心何处醉,宝瑟有馀声”两句,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独白。在游乐之后,诗人的心中充满了对家的思念,而那“宝瑟”的馀音,或许是诗人在心灵深处的一种寄托,也是一种无言的情感表达。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事活动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幅春日游乐图,既有生动的画面描述,也蕴含着诗人的情感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