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望衡湘劳远忆,使星明处是潭州
出处:《武昌舟次》
清 · 李含章
樊山秋月旧登楼,又泊兰桡访昔游。
南去山趋平麓断,北来水入大江流。
三更画角鱼龙夜,十里平沙雁鹜洲。
却望衡湘劳远忆,使星明处是潭州。
南去山趋平麓断,北来水入大江流。
三更画角鱼龙夜,十里平沙雁鹜洲。
却望衡湘劳远忆,使星明处是潭州。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李含章的《武昌舟次》描绘了诗人夜晚在武昌舟中的所见所感。首句“樊山秋月旧登楼”回忆起往昔在樊山之巅赏秋月的情景,而今再次乘船来访旧游之地,流露出淡淡的怀旧之情。接下来两句“南去山趋平麓断,北来水入大江流”,通过山水的变化,展现了地理的开阔和时间的流转。
“三更画角鱼龙夜”描绘出夜晚的宁静与神秘,画角声在深夜回荡,如同鱼龙潜行于江面之下,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沉的氛围。诗人视线所及,“十里平沙雁鹜洲”,展现出一幅广阔的江边沙洲景象,雁鹜栖息,增添了自然的生动画面。
最后两句“却望衡湘劳远忆,使星明处是潭州”,诗人遥望远方的衡山湘水,不禁引发对家乡潭州的深深思念。他注意到明亮的使星(可能是指南星或北斗),象征着旅途的方向,也寄托了他对潭州的牵挂。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时空转换为线索,通过描绘舟行所见的自然景色和引发的思乡之情,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和对过去的追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