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谷虽云险,黄河已复清
出处:《奉和圣制经函谷关作》
唐 · 张九龄
函谷虽云险,黄河已复清。
圣心无所隔,空此置关城。
圣心无所隔,空此置关城。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函谷:古代关塞名,位于今河南省灵宝市北,因两山对峙,形如函谷而得名,地势险要,为古代军事要冲。云:副词,表示强调,相当于‘虽然’。
险:形容词,指地形险峻、难以通行。
黄河:中国第二大长河,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九省区,最终注入渤海。
已:副词,表示事情已经发生或完成。
复:副词,又,再,这里指黄河水再次变得清澈。
清:形容词,指水质清澈,无杂质。
圣心:指皇帝(或圣上)的心意、意志,此处泛指统治者的高瞻远瞩或英明决策。
无所隔:没有任何阻隔,无障碍。
空:动词,徒然,白白地。
此:代词,指代函谷关这个地方。
置:设置,安置。
关城:指关口的城堡,即函谷关及其防御设施。
翻译
虽然说函谷关极为险要但黄河之水已然恢复清澈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张九龄的作品,名为《奉和圣制经函谷关作》。从这四句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深厚的情感和对君主无上敬意。
"函谷虽云险,黄河已复清。"
首先,诗人描绘了函谷关的险峻与黄河水质的清澈。这两者通常象征着国家的安危和政局的明暗。在这里,虽然函谷关本身是险要之地,但黄河的清净却预示着国泰民安,这可能是在赞美君主圣明带来的太平盛世。
"圣心无所隔,空此置关城。"
接着,诗人进一步表达了对君主心胸坦荡、无私无畏的赞誉。"圣心无所隔"意味着君主的心怀博大,没有任何隔阂,而"空此置关城"则是说尽管函谷关本身就具有险要之地的自然屏障,但在君主圣明的统治下,这样的防御工事似乎变得多余了。诗人通过这样的表述,展现了对君主无上的信任和敬仰。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情感,也反映出唐代文学中常见的政治理想,即期望君主以德治国,使天下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