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超然处,独嗜逾昌歜
出处:《上丁馀膰置酒招绰中德粲德懋逢年》
宋 · 朱松
我生无几求,毕愿老葭菼。
谁令事斗禄,饭粝羹不糁。
书生亦可怜,微物有先感。
朝来食指动,膰肉丰咀啖。
恭惟鲁司寇,道大长壈坎。
空馀祠千载,不救陈蔡惨。
永言百世师,愿学吾岂敢。
当饥不忘歌,既饱复何憾。
安能如王孙,长物贮颐颔。
急呼讲肆人,一醉舍铅椠。
相携桃李径,历乱蹴红毵。
言强三尺喙,气溢一身胆。
平生超然处,独嗜逾昌歜。
诗成持寄君,莫遗儿辈览。
谁令事斗禄,饭粝羹不糁。
书生亦可怜,微物有先感。
朝来食指动,膰肉丰咀啖。
恭惟鲁司寇,道大长壈坎。
空馀祠千载,不救陈蔡惨。
永言百世师,愿学吾岂敢。
当饥不忘歌,既饱复何憾。
安能如王孙,长物贮颐颔。
急呼讲肆人,一醉舍铅椠。
相携桃李径,历乱蹴红毵。
言强三尺喙,气溢一身胆。
平生超然处,独嗜逾昌歜。
诗成持寄君,莫遗儿辈览。
注释
我生:我的一生。无几:不多。
求:愿望。
毕愿:最终的愿望。
老葭菼:老去在芦苇之地。
事斗禄:追求官职和俸禄。
饭粝:吃粗粮。
羹不糁:连肉汤都没有。
书生:读书人。
可怜:值得同情。
朝来:早晨。
膰肉:祭祀用的肉。
恭惟:尊敬。
鲁司寇:鲁国的司法官员。
道大:道德深厚。
空馀:只剩下。
祠千载:千年的祠堂。
陈蔡惨:陈蔡之困(比喻困境)。
永言:永远赞美。
百世师:百世的榜样。
岂敢:哪里敢。
当饥不忘歌:饥饿时不忘唱歌。
王孙:贵族公子。
长物:多余的东西。
急呼:急忙呼唤。
讲肆人:讲堂的人。
舍铅椠:忘却书籍。
相携:相伴同行。
蹴红毵:踏过红花。
言强:言语有力。
三尺喙:三尺长的嘴。
气溢:气息充沛。
昌歜:美食。
儿辈:孩子们。
翻译
我生无多愿,只求终老于芦苇之地。为何要追求官位和俸禄,只能吃粗粮,连肉汤都没有。
书生命运凄苦,微小的事物也能触动心灵。
早晨看到手指动,期待着丰盛的食物。
尊敬的鲁国司寇,你的道德深广,历经坎坷。
你的祠堂虽千年留存,却未能解救陈蔡之困。
永远赞美你的百世师德,我怎敢妄想效仿。
饥饿时不忘歌唱,饱食后也无遗憾。
怎能像王孙贵族,拥有多余财物挂在脸颊。
急忙呼唤讲堂之人,一同畅饮忘却书籍。
携手走过桃李小径,踏过纷飞的红花。
言语虽短,但气势充沛,充满胆识。
一生超脱,唯独对美食特别喜好。
诗作完成后寄给你,别让孩子们看见。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朱松所作的《上丁馀膰置酒招绰中德粲德懋逢年》。诗中,诗人表达了自己淡泊名利,希望能过着隐居生活,享受简朴生活的愿望。他自嘲因读书而被迫追求俸禄,但内心更倾向于与朋友分享粗茶淡饭,表达对鲁国司寇(可能指的是孔子)道德学问的敬仰,同时也感慨其虽有千年祠堂,却未能解决现实困境。
诗人以“当饥不忘歌,既饱复何憾”表达自己的人生哲学,即使在贫困时也不忘乐观,饱食后并无怨言。他不愿像富贵人家储存多余之物,而是邀请朋友饮酒作乐,漫步花间,畅谈诗文,享受自然和友情的乐趣。最后,他将诗作赠予友人,希望他们欣赏,而不是让儿辈看到,体现了诗人对文学创作的珍视和对个人情感的袒露。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满足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