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儒最喜南迁后,仍见西雍白鹭行
出处:《简学中诸生》
宋 · 苏辙
泮水秋生藻荇凉,莫窗灯火乱萤光。
图书粗足惟须读,菽粟才供且自强。
羽籥暗催新节物,弦歌不废近诗章。
腐儒最喜南迁后,仍见西雍白鹭行。
图书粗足惟须读,菽粟才供且自强。
羽籥暗催新节物,弦歌不废近诗章。
腐儒最喜南迁后,仍见西雍白鹭行。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泮水:学校或学府中的池塘。秋生藻荇:秋天池塘里的水草繁茂。
莫:不要。
灯火:夜晚的照明之火。
乱:搅扰。
图书:书籍。
粗足:大致足够。
读:阅读。
菽粟:泛指谷物,这里指粮食。
且自强:姑且自我勉励。
羽籥:古代的乐器,像笛子。
新节物:新的季节特征。
弦歌:弹奏弦乐和歌唱。
近诗章:接近或学习诗歌。
腐儒:自谦之词,指老朽的儒者。
南迁:往南迁移,这里可能指学术或职位变动。
西雍:古代学府名,这里指作者所在的学校。
白鹭行:白鹭飞翔的景象。
翻译
泮池秋水生出清凉的藻荇,不要让灯火扰乱了萤火的光芒。书籍足够阅读,只要有粮食就应当勉强度日。
暗中,音乐和歌声预告着新的季节到来,学习诗歌从未间断。
老儒生最喜欢在南迁之后,还能看到西雍的白鹭飞翔。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作品《简学中诸生》。诗人以秋天泮水边的景象开篇,描绘了清冷的水面漂浮着藻荇,夜晚的萤火虫在窗户边乱舞,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寂寥的学习氛围。他鼓励学子们尽管生活简朴,但应专注于读书,珍惜粮食,自强不息。
接着,诗人提到时间悄然流逝,新的季节正在暗中催促,弦歌诵读不能停止,诗歌篇章仍然重要。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欣喜之情,因为南迁之后,他依然能在学中看到西雍(可能指学府)的白鹭,这象征着学术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对教育事业的坚守。
整首诗寓教于景,既体现了对学子们的关怀,也寄寓了对学问和生活的深刻理解,展现出苏辙作为学者的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