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同伐异说,初非出本情
镂冰与铸木,未免求虚名。
岂知制作妙,浑然同水清。
尘埃数张纸,亦足传佳声。
群趋不知守,辛勤到莫龄。
奈何口耳间,一见意已倾。
投身入诗社,被褐生光荣。
党同伐异说,初非出本情。
我愿剖藩篱,学力随所成。
鉴赏
这首诗《客有诵唐诗者又有诵江西诗者因再用斜川九日韵》是宋代诗人张侃的作品,通过对比唐诗和江西诗派的风格,表达了对诗歌创作真谛的深刻见解。
诗中首先提到“泛观今人诗,机巧由心生”,指出现代诗歌创作过于追求技巧和机巧,而忽视了诗歌的本质和真意。接着,“镂冰与铸木,未免求虚名”进一步强调,过分雕琢和模仿,往往是为了追求表面的名声,而非深入表达内心的真实情感。
“岂知制作妙,浑然同水清”则揭示了真正的诗歌创作应该如同清澈的流水,自然流畅,不刻意雕琢,却能展现出其内在的美妙。诗人认为,即便是简单的几页纸,也能传达出美妙的声音和情感,关键在于创作者的心境和才华。
“尘埃数张纸,亦足传佳声”强调了文字的力量,即使是最平凡的纸张,也能承载并传递出美好的声音和情感。这不仅是对诗歌艺术的赞美,也是对文字本身力量的肯定。
“群趋不知守,辛勤到莫龄”描述了当时社会上很多人盲目追求诗歌的技巧和形式,而忽视了诗歌创作的根本原则,甚至耗费了毕生精力。这反映了当时诗歌界的一种浮躁风气。
“奈何口耳间,一见意已倾”指出人们在听到或读到一首诗时,往往容易受到外界影响,而忽视了自己内心的感受和判断。这反映了社会评价标准的单一化和从众心理。
“投身入诗社,被褐生光荣”描绘了一些人为了在诗坛获得认可,不惜加入各种诗社,穿着朴素的外衣,却渴望得到荣誉和地位。这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社会地位和名声的追求。
“党同伐异说,初非出本情”批评了当时文坛上存在的党派之争,指出这种现象并非出于真诚的情感,而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和地位。这反映了社会风气中的不健康竞争。
最后,“我愿剖藩篱,学力随所成”表达了诗人希望打破束缚,自由地追求学问和艺术的真谛,让学习和创作的力量自然成长。这体现了诗人对自由创作和个人成长的向往。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唐诗和江西诗派的对比,以及对当时社会文坛现象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诗歌本质和创作真谛的深刻理解,以及对自由创作和个人成长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