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轨书三上,清时死九滨
玉金精粹美,椒桂性芬辛。
一入随邦计,咸期利国宾。
生民待儒效,天意属人伦。
蜀犬争惊日,邹人不识麟。
穷途千古泪,白发四方尘。
弊世谁思救,仁贤自合振。
爱狙徒食费,好鹤浪轩驯。
不结临川网,偷安厝火薪。
忠言惊苦逆,恬议贵因循。
漆轨书三上,清时死九滨。
不思防蚁壤,徒欲卫龙鳞。
当道豺狼愎,升堂犬马嚚。
旱馀云不雨,命塞器藏身。
独抱遗经老,来为后进陈。
手提三圣出,口压九师堙。
众耳雷霆震,群观日月新。
韦编重断绝,文席互酬询。
鲁变全归道,陈粮绝更贫。
贱生无自幸,俗系弗容亲。
盆覆徒经日,龟埋不伏人。
短诗徒自讼,已伏下斯民。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夫子:指有学问的老师。儒门:儒家学派。
心诚:真诚的心。
醇:淳厚。
玉金:比喻人的美德。
椒桂:比喻人的才德。
邦计:国家大计。
儒效:儒家的教化作用。
仁贤:仁慈而有才能的人。
漆轨:比喻坚定的正直之道。
韦编:用牛皮绳编联竹简,形容勤奋读书。
陈粮:旧有的粮食。
贱生:卑微的出身。
盆覆:比喻空谈无果。
龟埋:比喻人才被埋没。
翻译
夫子儒门杰出,心诚行为淳朴。他如玉般纯净,如金般珍贵,品德高尚且性情辛辣。
一旦投入国家大计,都期待他能为国家带来利益。
百姓期待他的儒家教化,天意让他成为人间楷模。
蜀地犬只惊讶太阳,邹地之人不识麒麟。
在困厄中流下千年泪水,白发满头,四处奔波。
在混乱世道中,无人思考拯救,唯有仁贤能振作人心。
宠爱猴子只会浪费,喜好鹤鸟却盲目驯养。
不愿设陷阱,只想安稳度日,避开纷争。
忠诚的话语令人惊惧,温和的建议崇尚遵循传统。
多次书写正直之道,清平之世却身处险境。
不防微杜渐,只知保卫高位者的权威。
当权者如豺狼般固执,小人得势。
干旱过后天空仍无雨,命运阻塞,只能藏身。
独自抱着古籍老去,只为后辈传道。
手提孔子、老子、庄子三位圣贤的思想,口述学问,扫除旧学的障碍。
众人听闻如雷霆震动,共同见证新的思想崛起。
反复研读经典,讨论问题,互相启发。
鲁国的变化回归大道,陈粮匮乏,更加贫困。
出身卑微的人无从庆幸,世俗不容亲近。
空谈无益,如同盆盖虚度时光,龟甲深埋无人识。
短诗只是自我申诉,已无法改变底层民众的处境。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令的作品,名为《上聱隅先生》。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儒学思想的推崇和对君子之道的向往,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某些不满和批判。
开篇“夫子儒门杰,心诚行亦醇”两句,直接点出了孔子的儒家思想及其影响力,强调了以真诚之心去实践儒家的教诲。接着,“玉金精粹美,椒桂性芬辛”一联,则用比喻手法,将儒学比作珍贵的玉石和芬芳的 椒桂树,突显其纯洁与高尚。
“一入随邦计,咸期利国宾”表明了诗人对儒家思想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性和普遍适用性。而“生民待儒效,天意属人伦”则进一步强调了儒学对于民众的引导作用,以及其与天道、人伦之关系。
然而,“蜀犬争惊日,邹人不识麟”一联,则通过蜀犬和邹人不能辨别麒麟的比喻,批评那些无法辨别真伪、不识时务的人。接下来的“穷途千古泪,白发四方尘”则描绘了一种悲凉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对历史沧桑和个人命运的感慨。
在后面的几句中,“弊世谁思救,仁贤自合振”表达了对于当世乱象的忧虑以及期待德才兼备的人物出现以挽救时势。然而,“爱狙徒食费,好鹤浪轩驯”则批评那些只知享乐、不知节俭之人。
“不结临川网,偷安厝火薪”一联,则用比喻手法批判那些表面上装作高洁,其实暗中图谋私利的人。而“忠言惊苦逆,恬议贵因循”则强调了直言真理的重要性,并对那些只愿意听好话、不愿意接受逆耳之言的人进行批评。
接下来的几句,如“漆轨书三上,清时死九滨”、“不思防蚁壤,徒欲卫龙鳞”等,则继续表达了诗人对于当世弊病的深刻批判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最后,“独抱遗经老,来为后进陈。手提三圣出,口压九师堙。”则展示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的珍视,以及他希望将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传递给后世。而“众耳雷霆震,群观日月新”则描绘了一种景象,似乎预示着知识和智慧的光明未来。
整首诗通过对儒学价值的肯定和对当时社会问题的批判,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其理想主义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