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诗绝徼闻淳俗,遗像千秋实异传
出处:《墓祭作》
清 · 李锴
伤心此日墓门边,风树衔悲廿四年。
食客尚能谈往事,蜀人真不负生全。
采诗绝徼闻淳俗,遗像千秋实异传。
相对失声同一哭,峡云蒲水两茫然。
食客尚能谈往事,蜀人真不负生全。
采诗绝徼闻淳俗,遗像千秋实异传。
相对失声同一哭,峡云蒲水两茫然。
鉴赏
这首诗《墓祭作》是清代诗人李锴所作,通过哀悼逝者,表达了对故人的深切怀念与感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展现了诗人对逝去岁月的追忆以及对逝者精神品质的赞美。
首联“伤心此日墓门边,风树衔悲廿四年”开篇即点明主题,以“伤心”二字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哀痛之情,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哀思的氛围之中。接着,“风树衔悲廿四年”一句,以“风树”这一自然景象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无情,暗示了诗人对逝者离世已有二十四年之久的感慨,强化了哀悼的情感。
颔联“食客尚能谈往事,蜀人真不负生全”转而从侧面描绘了逝者生前的形象和影响。通过“食客尚能谈往事”,诗人巧妙地将逝者与生前的影响力联系起来,表明逝者虽已离世,但其事迹和精神仍然被后人铭记和传颂。同时,“蜀人真不负生全”一句,既是对逝者生前品德和行为的高度评价,也体现了地方文化的淳朴与深情,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情感层次。
颈联“采诗绝徼闻淳俗,遗像千秋实异传”则进一步深化了对逝者形象的描绘。通过“采诗绝徼”这一细节,诗人巧妙地将逝者的形象与地方文化、淳朴民风相融合,强调了逝者精神的深远影响。同时,“遗像千秋实异传”一句,不仅赞美了逝者形象的不朽,也预示了其精神将被世代传颂,成为永恒的记忆。
尾联“相对失声同一哭,峡云蒲水两茫然”以强烈的对比手法收束全诗。在面对逝者的墓地时,诗人与他人一同失声痛哭,表达了共同的哀悼之情。然而,这种哀伤却如同峡云、蒲水一般,显得茫然无措,既表现了哀悼的深沉,也暗示了面对死亡的无力感。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意象运用,深刻地表达了对逝者的怀念与敬仰,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生命、时间、记忆等主题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