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慕而为堂亦有意,不学屈子成离骚全文

慕而为堂亦有意,不学屈子成离骚

宋 · 梅尧臣
姑苏台上麋鹿嚎,夫差城中楼观高。
荒榛尽已付明月,万古愤怒空秋涛。
吴亡越霸能几日,后世扰扰犹鸿毛。
孟轲善养浩然气,充塞天地无饥嗷。
慕而为堂亦有意,不学屈子成离骚

拼音版原文

táishàng鹿háochàchéngzhōnglóuguāngāo

huāngzhēnjìnmíngyuèwànfènkōngqiūtāo

wángyuènénghòushìrǎorǎoyóu鸿hóngmáo

mèngshànyǎnghàoránchōngsāitiānáo

érwèitángyǒuxuéchéngsāo

注释

姑苏台:古代苏州的名胜,遗址。
麋鹿:一种大型鹿类,象征荒凉。
夫差:吴王,此处指代吴国衰败。
楼观:高楼观赏风景的地方。
荒榛:荒废的丛林。
明月:明亮的月亮,象征历史长河。
秋涛:秋天的波涛,比喻历史的洪流。
吴亡越霸:吴国灭亡,越国崛起。
后世扰扰:后世的纷扰。
孟轲:儒家圣人孟子。
浩然气:正直的气概。
充塞天地:充满天地之间。
饥嗷:饥饿和哀号。
慕而为堂:仰慕他的人建造殿堂。
屈子:屈原的别称。
离骚:屈原的代表作,表达忧国忧民之情。

翻译

姑苏台上的麋鹿在哀嚎,夫差城中的楼阁高耸入云。
废弃的丛林都交付给了明亮的月光,万古的愤恨化作秋天的波涛。
吴国灭亡越国称霸又能持续多久,后世纷扰如鸿毛般轻浮。
孟子善于培养正大光明的气节,他的精神充盈天地间,没有饥饿和哀号。
仰慕他的人建堂以表达敬意,但并不效仿屈原创作《离骚》的痛苦挣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姑苏台和夫差城的历史遗迹,以及对历史兴衰的沉思。首句“姑苏台上麋鹿嚎”以姑苏台的荒凉反衬昔日繁华,如今只剩下麋鹿出没,显得凄凉。次句“夫差城中楼观高”则暗示了吴王夫差的傲慢与奢华,然而这些都已成为过去。

“荒榛尽已付明月,万古愤怒空秋涛”进一步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荒草丛生之地,只有明月和秋涛见证了往昔的荣辱。诗人指出,吴国的兴衰和越国的崛起转瞬即逝,“吴亡越霸能几日”,如同鸿毛般轻盈,说明历史的短暂和无常。

接下来,诗人引用孟子的“浩然气”理念,认为应培养一种超越世俗的正气,让其充塞天地,而非沉溺于个人的哀愁。“慕而为堂亦有意,不学屈子成离骚”表达出诗人对高尚品德的追求,他选择以浩然堂自励,而不是效仿屈原创作《离骚》那样沉湎于忧患。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历史遗迹为背景,寓言式地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道德修养的深刻思考,体现了梅尧臣诗歌的深沉和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