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浩水千里,层层堤几重
出处:《奔牛闸遇使者议和一首》
宋 · 王阮
浩浩水千里,层层堤几重。
谁为此过颡,曲障尔朝宗。
浪散忽成雪,潭昏那见龙。
浮山何足论,圣德务含容。
谁为此过颡,曲障尔朝宗。
浪散忽成雪,潭昏那见龙。
浮山何足论,圣德务含容。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浩浩:形容水势盛大。千里:形容水流之长。
层层:形容堤坝密集。
过颡:形容极度忧虑,额头上仿佛能看见汗水。
曲障:比喻曲折的堤防。
朝宗:古代指河流朝向大海,这里象征着归向源头。
浪散:浪花散开。
雪:比喻浪花的洁白。
潭昏:潭水昏暗。
龙:古人常以龙象征帝王或神秘力量。
浮山:比喻不重要的事物。
圣德:圣人的品德。
务:致力于,追求。
含容:包容,容纳。
翻译
广阔的江水流淌千里,层层堤坝重叠无数。是谁这样忧虑,弯曲的堤防像是要引导你的归途。
浪花散开犹如白雪,深潭昏暗难以寻觅龙影。
浮山算得了什么,圣人的德行在于包容万物。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水景的诗,通过对浩瀚水势与层层堤防的描绘,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诗人疑问谁能使得水过堤,而“曲障尔朝宗”则是指如何保护自己的宗族和国家不受洪水之害。接下来的“浪散忽成雪,潭昏那见龙”生动地描绘了波涛汹涌的水势与深不可测的水底,似乎连龙都难以在其中现身。这一段落充满了神秘和想象力。
最后两句“浮山何足论,圣德务含容”则表达了一种超脱的心态。诗人认为在面对自然界的浩大与深邃时,人类的争斗与成就都显得微不足道,而“圣德务含容”则是倡导以宽广的心胸去包容一切。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敏锐感受和深刻领悟,也反映出诗人在面对重大变局时所保持的超然态度以及对圣德(理想的君主品格)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