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偷生忍垢竟何补,蹉跎一念错铸铁全文

偷生忍垢竟何补,蹉跎一念错铸铁

出处:《忠樟行
清末近现代初 · 陈曾寿
法相寺前枯死树,十年百过初未识。
臣节一发系孤根,老僧告予三太息。
向来此樟护山门,郁郁苍云岁月积。
无风石坛夏严冷,不雨轩廊昼昏黑。
时维玄冬亥年尾,大风一夕摧殿壁。
晨起惊看一叶无,鹏铩龙僵神鬼泣。
诘朝传闻哀痛诏,巨猾移天帝逊国。
乃知贞柯殉奇变,神物义不污盗贼。
纯皇当年幸六龙,山中草木生颜色。
嘉树一一赐御牌,百年长养蒙恩泽。
乱经洪杨毁略尽,遗此峥嵘战冰雪。
气排逆刃可辟易,心蚀沉哀竟摧绝。
我闻此言羞至髓,反颜岂暇千官责。
偷生忍垢竟何补,蹉跎一念错铸铁
昔吟老樟穷赞叹,筑亭作记兼刻石。
突兀灵奇失交臂,使我魂伤血沾臆。
两樟生死各千古,作诗岂独惭笔力。

鉴赏

这首《忠樟行》由清末近现代初的诗人陈曾寿所作,通过描述法相寺前的一棵枯死的樟树,展现了其在历史变迁中的忠诚与牺牲精神,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深刻反思。

诗的开篇以“法相寺前枯死树”为引子,描绘了这棵树历经沧桑,见证了法相寺的兴衰。接下来,“臣节一发系孤根”,以“臣节”比喻树根的坚韧,象征着树的生命力和忠诚。老僧的“三太息”则表达了对树命运的感慨与无奈。

接着,诗人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的景象,强调了樟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风貌:“向来此樟护山门,郁郁苍云岁月积。”与“无风石坛夏严冷,不雨轩廊昼昏黑。”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樟树在不同环境下的生命力与适应性。

“时维玄冬亥年尾,大风一夕摧殿壁。”描述了樟树在一次大风中遭受破坏的情景,而“晨起惊看一叶无,鹏铩龙僵神鬼泣。”则通过夸张的手法,表现了樟树被摧毁后的凄惨景象,以及人们对这一事件的震惊与哀悼。

随后,诗人引用了“诘朝传闻哀痛诏,巨猾移天帝逊国”的典故,暗示了樟树象征的忠诚与牺牲精神在更广阔的历史背景下的意义,即面对强权与不公,仍坚守正义与忠诚。

“乃知贞柯殉奇变,神物义不污盗贼。”这句话直接点明了樟树作为“神物”的象征意义,它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保护了山门,体现了忠诚与正义的价值。

“纯皇当年幸六龙,山中草木生颜色。”通过回忆往昔纯皇的恩泽,强调了樟树在历史上受到的特殊待遇与恩惠,以及它与人类社会的紧密联系。

然而,随着“乱经洪杨毁略尽,遗此峥嵘战冰雪。”的描述,诗人揭示了历史的残酷与变迁,樟树在乱世中遭受破坏,仅存的峥嵘与冰雪相伴,象征着历史的艰难与挑战。

“气排逆刃可辟易,心蚀沉哀竟摧绝。”进一步强调了樟树在逆境中展现出的顽强生命力与精神力量,同时也暗示了其最终的毁灭。

最后,“我闻此言羞至髓,反颜岂暇千官责。”表达了诗人对樟树命运的深切同情与自省,意识到自己在面对不公与苦难时的无力与愧疚。

“偷生忍垢竟何补,蹉跎一念错铸铁。”则反思了个人在历史洪流中的渺小与局限,以及错误选择所带来的后果。

“昔吟老樟穷赞叹,筑亭作记兼刻石。”回顾了诗人过去的赞美与纪念,但面对现实的残酷,这些赞美与纪念显得苍白无力。

“突兀灵奇失交臂,使我魂伤血沾臆。”表达了诗人对未能及时保护樟树的遗憾与痛苦,以及对樟树精神的深深敬仰。

“两樟生死各千古,作诗岂独惭笔力。”总结了樟树及其精神的永恒价值,以及诗人通过诗歌表达情感与反思的局限性。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深邃的思考,不仅赞美了樟树的忠诚与牺牲精神,也深刻反思了历史、社会与个人在面对不公与挑战时的立场与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