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断入淮山,梦长穿楚雨
出处:《寒食节日寄楚望二首 其一》
唐 · 温庭筠
芳兰无意绿,弱柳何穷缕。
心断入淮山,梦长穿楚雨。
繁花如二八,好月当三五。
愁碧竟平皋,韶红换幽圃。
流莺隐员树,乳燕喧馀哺。
旷望恋曾台,离忧集环堵。
当年不自遣,晚得终何补。
郑谷有樵苏,归来要腰斧。
心断入淮山,梦长穿楚雨。
繁花如二八,好月当三五。
愁碧竟平皋,韶红换幽圃。
流莺隐员树,乳燕喧馀哺。
旷望恋曾台,离忧集环堵。
当年不自遣,晚得终何补。
郑谷有樵苏,归来要腰斧。
注释
芳兰:兰花。无意绿:自然生长的翠绿。
弱柳:形容柳树柔弱。
穷缕:形容柳条绵延不断。
淮山:淮河之山。
楚雨:楚地的雨。
二八:指女子十六岁,代指青春。
三五:农历十五,指满月。
愁碧:愁绪映衬的绿色。
平皋:平坦的草地。
韶红:美丽的红色,代指春天。
幽圃:幽静的园林。
流莺:迁徙的黄莺。
员树:圆形的树,可能指榆树。
乳燕:刚孵化的小燕子。
曾台:古代的高台,这里指回忆中的地方。
环堵:四面的墙壁,形容环境。
遣:排解、派遣。
郑谷:唐代诗人。
樵苏:打柴和割草,比喻生活所需。
腰斧:砍柴用的斧头。
翻译
兰花无意间展现翠绿,柔弱的柳条何其绵长。心绪随淮水东流,梦境穿越楚地风雨。
繁花似少女般娇艳,十五的月亮格外圆满。
愁绪漫过平坦的草地,春红换旧园林。
黄莺藏于榆树深处,小燕子在余晖中喧闹哺乳。
遥望远方,怀念往昔的高台,离别的忧愁环绕四周。
早年未能排解愁绪,如今又能如何弥补遗憾。
郑谷诗人像樵夫砍柴,归来时期待手持腰斧。
鉴赏
这是一首充满了怀旧和对往昔时光深情的诗。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抒发了自己对于逝去岁月的无限留恋和淡淡哀愁。
"芳兰无意绿,弱柳何穷缕。" 这两句开篇便以淡雅的笔触勾勒出早春时节的景象,花草初萌而又不显山水,但在诗人眼中,这些细微之处也透露出一种寂寞和无奈。
"心断入淮山,梦长穿楚雨。" 这两句则转为深沉的情感表达,淮山楚雨都成为了诗人情感的寄托,心中的割裂与梦境的延绵,都是对过去美好时光无法挽回的哀伤。
接下来的 "繁花如二八,好月当三五。" 描写了春日里盛开的繁花和夜晚明亮的月色,数字的运用增添了一种古朴与柔和,但这份美景似乎也只能是诗人孤独回忆中的片段。
"愁碧竟平皋,韶红换幽圃。" 这两句中,"愁碧"二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感受和内心深处的忧郁,而"韶红"则是春色即逝的象征,交织出一种时光易逝、美景难留的情怀。
"流莺隐员树,乳燕喧馀哺。" 这里描绘了小溪潺潺流过,鸟儿在树间欢唱的宁静画面,但也许正是在这样平和的景致中,诗人的心更添几分寂寞。
"旷望恋曾台,离忧集环堵。"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无尽眷恋和深深的留恋之情,那些遗迹成为了他内心世界中不可磨灭的记忆。
"当年不自遣,晚得终何补。" 这里是对过往不珍惜、错失良机的感慨,以及对于时光流逝后所剩无几的无奈。
最后两句 "郑谷有樵苏,归来要腰斧。" 则是一种期待和准备,似乎是在暗示诗人对于未来的某种打算或是对生活的某种态度,但在这里也带有一丝淡淡的忧伤。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以及对过去时光的深情留恋,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丰富的内心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