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士当年一岘山,高风千古邈难攀
出处:《伯循和石堂后二首复依韵 其一》
宋末元初 · 陈普
晋士当年一岘山,高风千古邈难攀。
浮岚煖翠依然在,不入人间大梦关。
浮岚煖翠依然在,不入人间大梦关。
注释
晋士:指代晋代的文人士大夫。岘山:古代山名,位于今湖北襄阳,有历史典故。
高风:高尚的品格或风范。
千古:自古以来,时间长久。
邈:遥远,难以达到。
浮岚:流动的山岚,像雾气一样轻盈。
依然:依旧,保持原样。
人间:人世间,尘世。
大梦关:比喻超脱世俗、不问世事的境界。
翻译
当年晋地的士人曾游历岘山那高尚的风范千百年来难以企及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末期诗人陈普所作的《伯循和石堂后二首复依韵(其一)》中的片段。诗人以晋代士人的岘山为背景,表达了对高尚品格和超凡风骨的仰慕与崇敬。"晋士当年一岘山",通过提及历史人物,寓言了古代贤士的精神高地;"高风千古邈难攀",强调了这种风范的崇高与难以企及。接下来,诗人借"浮岚煖翠依然在"描绘出山色的永恒与宁静,暗示这种美德并未随时间流逝而消失;最后,"不入人间大梦关"则表达了诗人希望这种精神能超越世俗的幻梦,保持其纯洁与独立。
整体来看,这首诗赞美了理想人格的坚守与超越尘世的理想境界,体现了宋末元初文人士大夫对于道德操守的追求和对理想人格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