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衣感穷节,策马凌伊关
出处:《初到陆浑山庄》
唐 · 宋之问
授衣感穷节,策马凌伊关。
归齐逸人趣,日觉秋琴闲。
寒露衰北阜,夕阳破东山。
浩歌步榛樾,栖鸟随我还。
归齐逸人趣,日觉秋琴闲。
寒露衰北阜,夕阳破东山。
浩歌步榛樾,栖鸟随我还。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授衣:指因天气转凉而添置衣服,此处也寓含季节更替之感。穷节:指深秋时节,也引申为生活贫困的时期。
策马:骑马。
伊关:泛指前行路上的关隘,这里特指诗人所经过的某地。
归齐:回归、归向,这里指心灵上的回归自然。
逸人:超脱世俗之人,指隐士。
秋琴:秋日里弹奏的琴,象征高洁与淡泊的生活态度。
闲:悠闲、宁静。
寒露:二十四节气之一,表示气温降低,露水更凉,也直接描述了自然景象的清冷。
北阜:北方的山丘。
夕阳:傍晚的太阳,常用来营造凄美或宁静的氛围。
东山:泛指东方的山,不一定特指哪一座山,这里作为景色描绘的一部分。
浩歌:放声高歌,表达心情的豁达或释放。
榛樾:榛树和其他树木形成的树荫小道,形容林木茂密。
栖鸟:归巢的鸟,象征着归家和安宁。
随我:跟随我,表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
翻译
在贫寒时节授衣感怀, 骑马跨越伊关前行。回归时仿佛与世隔绝之人的志趣相投, 每日感受着秋日里琴声的悠然。
寒露使北方的山岭更显萧瑟, 夕阳沉落于东山之后。
放声高歌漫步在密布的灌木丛中, 归巢的鸟儿伴随我一同回家。
鉴赏
此诗描绘了诗人宋之问初次抵达陆浑山庄的情景。首句“授衣感穷节”,通过赠送衣服来表达对贫寒之人的关怀,展现了诗人的人文情怀;“策马凌伊关”则描绘出行者骑马越过山关的壮丽画面。
“归齐逸人趣”,这里的“归齐”指的是返回到一个地方,可能是指陆浑山庄,而“逸人趣”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环境和隐逸生活的向往。紧接着,“日觉秋琴闲”则透露出诗人在这宁静美丽的环境中,每天都能感受到秋天特有的清幽与琴声带来的悠闲。
“寒露衰北阜,夕阳破东山”两句生动地描绘了自然景观,其中“寒露衰北阜”表现了早晨北边山坡上晶莹的露珠,而“夕阳破东山”则是晚霞映照在东山之上的壮丽景象。
最后,“浩歌步榛樾,栖鸟随我还”两句表达了诗人在大自然中畅快歌唱的情态,以及和谐与自然的共鸣,甚至连栖息的鸟儿也跟随他回到了山庄。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以及诗人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一个既充满诗意又蕴含哲理的山庄生活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