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人总知,流入传灯录
出处:《戏赠秀老》
宋 · 苏轼
拆却相公庵,泥却驸马竹。
天下人总知,流入《传灯录》。
天下人总知,流入《传灯录》。
拼音版原文
翻译
拆毁了那座供奉相公的庙宇连同驸马竹一起用泥土填平
注释
相公庵:供奉官员或神明的庙宇。泥却:用泥土填平。
驸马竹:可能指代某位有地位的人的竹林或象征物。
天下人:所有人。
总知:都知道。
流入:流传到。
《传灯录》:佛教禅宗的典籍,记载禅师言行。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的作品,名为《戏赠秀老》。从诗中可以看出苏轼幽默诙谐的一面,同时也透露出对佛教生活的一种调侃。
“拆却相公庵”一句,直接点出了将某处庵宇拆除的行为,这里的“相公庵”可能指的是一处佛寺或僧舍。紧接着,“泥却驸马竹”则是对这过程中使用的材料进行描绘。“驸马竹”通常用来制作席子或其他物品,但在这里被用于修缮佛寺,体现了诗人对宗教生活的轻松态度。
“天下人总知”表达了一种公众皆知的情况,而“流入《传灯录》”则是在提及这件事可能会被记录下来,并且流传于后世。《传灯录》是佛教典籍,记载了禅宗祖师们的言行,这里苏轼将自己戏拟的行为与之相比较,无疑是一种对传统的调侃。
整首诗通过幽默、诙谐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对于佛教以及生活中一些事物的一种轻松看待,同时也体现了他超脱世俗的态度和文学上的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