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拨乱而存亡,在国家大计全文

拨乱而存亡,在国家大计

宋 · 包恢
扶颠而持危,在天下大势。
拨乱而存亡,在国家大计
一司一事间,未足系兴替。
马援为郡守,尚不屑烦细。
惟大姓黠羌,不容有违戾。
况为公与卿,不思大经济。
今大姓黠羌,几倍过汉世。
中有根木存,犹在加护卫。
大都如弈棋,败局如已逝。
如有一胜著,败乃以胜继。
巽当知衡权,是乃德之制。
果哉末之难,圆神妙龟筮。
愿言其吉凶,大辟天地闭。

注释

扶颠:扶持危难。
持危:维持危局。
大势:天下大局面。
拨乱:平息混乱。
存亡:存续或灭亡。
大计:重大决策。
兴替:兴盛衰落。
马援:东汉名将。
不屑:看不起。
黠羌:狡猾的羌族。
大经济:大政方针。
根木:根基深厚的势力。
弈棋:下棋。
大辟:生死大义。

翻译

扶持危难的局面,在于把握天下的大势。
平息混乱,决定存亡,在于国家的重大决策。
在具体的事务中,不足以决定兴衰更替。
像马援这样的官员,对琐碎之事也看不上眼。
只有豪门大族和狡猾的羌人,不能容忍任何违背。
更何况作为公卿之人,应思考的是国家的大政方针。
如今豪门大族和黠羌的势力,比汉代还要强大。
但其中仍有根基深厚的势力,需要加强保护。
治理国家就像下棋,败局已定如同逝去。
若有一招得当,失败就能转为胜利。
必须懂得权衡轻重,这是道德的准则。
确实不易预测结局,智慧如圆,神秘如卜筮。
希望你能预知吉凶,这关乎天地间的生死大义。

鉴赏

这段文字似乎是一首诗的片段,但它并非出自传统中国古典文学,而是带有一定现代汉语特点的文体。从用词和句式来看,它可能是近现代或当代某位作者的作品,或者是对古诗进行了一定的改编。

在这段文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国家大势、国事重担以及个人责任与担当的深刻思考。同时,也流露出对当前社会状况的忧虑和批判,以及对于历史变迁的洞察力。文中提到“扶颠而持危”、“拨乱而存亡”,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命运的关切和责任感。

然而,由于这段文字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古诗,因此在鉴赏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需要对传统中国古诗进行鉴赏,建议提供出自唐宋等朝代的经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