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业风烟宦邸身,曾收叛卒荡京尘
出处:《风木篇应索》
明 · 徐渭
建业风烟宦邸身,曾收叛卒荡京尘。
镐丰宅水龙飞地,剑佩趋庭凤起人。
早岁弄雏欢不少,夜风摇木涕何频。
近闻佐伯留闽海,蜊蛤菰蒲并是春。
镐丰宅水龙飞地,剑佩趋庭凤起人。
早岁弄雏欢不少,夜风摇木涕何频。
近闻佐伯留闽海,蜊蛤菰蒲并是春。
鉴赏
这首诗《风木篇应索》由明代诗人徐渭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对人生、亲情以及世事变迁的深刻感悟。
首联“建业风烟宦邸身,曾收叛卒荡京尘”,开篇即以“建业”、“风烟”、“宦邸”等词营造出一种历史沧桑感,暗示了诗人的身份与经历。接着“曾收叛卒荡京尘”一句,既是对过往岁月的回顾,也暗含着对动荡时局的感慨。
颔联“镐丰宅水龙飞地,剑佩趋庭凤起人”,进一步展开画面,将“镐丰宅”、“水龙飞地”、“剑佩”、“趋庭”、“凤起人”等意象串联起来,不仅描绘了宏大的场景,更蕴含了权力、荣耀、家族传承等多重象征意义,体现了诗人对权力与地位的复杂情感。
颈联“早岁弄雏欢不少,夜风摇木涕何频”,转而聚焦于个人情感层面,通过“早岁弄雏”与“夜风摇木”两个对比鲜明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童年欢乐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生活中孤独、悲伤情绪的深切感受。其中,“涕何频”三字,更是将诗人内心的哀愁与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
尾联“近闻佐伯留闽海,蜊蛤菰蒲并是春”,在情感上形成了一种转折,似乎在表达对友人或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暗示了对未来的希望与期待。通过“闽海”、“蜊蛤菰蒲”等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充满希望的氛围,与前文的哀愁形成对比,展现出诗人情感世界的丰富层次。
整体而言,《风木篇应索》通过对历史、权力、家庭、友情等多个维度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个人情感细腻入微的描绘,展现了一位诗人对生命、世事的独到见解和深沉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