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情春乐育,建官宗圣黉
秩微道则重,人钦化乃行。
若人婺女秀,经义宿所精。
辞归旋楚□,祗版赴霅城。
郑公论墨守,董子着清明。
抠趍仰贤范,圜桥聆德声。
跂予望已久,觏止愿未并。
谁谓在頖初,遽申伐木情。
偕彼四三子,乘流造柴荆。
倾盖略宿晤,盍簪慰中诚。
草具岂为礼,所欣接光荣。
恭承宴集篇,华采灿若英。
盛德多自负,谁敢下后生。
简年子先施,仰高余□盈。
愧余避事来,久矣废将迎。
岂不怀旦暮,絅然限音声。
形神交靡间,心照数自轻。
斯章拟成报,七襄徒空名。
鉴赏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张羽对童中州的和答之作,通过诗中的内容,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友情、学问以及道德修养的深刻理解与追求。
首先,“皇情春乐育,建官宗圣黉”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繁荣、教育兴盛的向往与期待,体现了其对社会进步的关怀。
接着,“秩微道则重,人钦化乃行”强调了道德与行为的重要性,即使职位不高,但只要遵循正确的道德原则,就能得到人们的尊敬与认可。
“若人婺女秀,经义宿所精”赞扬了某位才华出众的人物,擅长于经典学问的研究,显示了诗人对于人才的欣赏与推崇。
“辞归旋楚□,祗版赴霅城”描述了人物的行踪,从楚地返回,前往霅城,展现了人物的迁徙与追求。
“郑公论墨守,董子着清明”引用历史人物的观点,强调了坚持原则、保持清廉的重要性。
“抠趍仰贤范,圜桥聆德声”表达了诗人对贤者的敬仰与学习,通过聆听贤者的声音,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
“跂予望已久,觏止愿未并”表达了诗人长久以来的期待与愿望,希望能与贤者相遇,共同探讨学问与道德。
“谁谓在頖初,遽申伐木情”表明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即使在初次相识时,就已深深感受到友情的力量。
“偕彼四三子,乘流造柴荆”描绘了诗人与朋友们一同前行,探索知识与道德的境界。
“倾盖略宿晤,盍簪慰中诚”描述了诗人与朋友短暂相聚,通过交流加深了彼此的了解与信任。
“草具岂为礼,所欣接光荣”表明了诗人认为真正的友谊不应拘泥于形式,而是通过真诚的交流获得内心的满足与荣耀。
“恭承宴集篇,华采灿若英”赞美了宴会上的诗歌作品,以其华丽的文辞如同花朵般灿烂。
“盛德多自负,谁敢下后生”表达了诗人对自己高尚品德的自豪,同时也谦虚地表示不敢轻视年轻一代。
“简年子先施,仰高余□盈”提到年轻一代的先驱者,诗人对其给予高度评价,同时也自谦地表示自己也渴望达到更高的境界。
“愧余避事来,久矣废将迎”表达了诗人因逃避事务而未能及时接待朋友的歉意,同时也反思了自己过去的行为。
“岂不怀旦暮,絅然限音声”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但由于距离或时间的限制,无法随时交流。
“形神交靡间,心照数自轻”强调了心灵的沟通超越了物质的界限,即使相隔千里,也能通过心灵的交流感到轻松与自在。
“斯章拟成报,七襄徒空名”表达了诗人希望通过这首诗表达对朋友的感激与敬意,同时也反思了过去未能充分表达情感的遗憾。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于友情、学问、道德修养的深刻理解和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过去行为的反思与对未来美好愿景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