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翼笑黄公,纵衡嗟鬼谷
出处:《不寐偶成》
明 · 林大春
虚名愧南金,拙性怜燕玉。
却怪昔时贤,悬经叩牛角。
羽翼笑黄公,纵衡嗟鬼谷。
天清月色孤,庭空松子落。
山童浑欲睡,宁顾黄粱熟。
却怪昔时贤,悬经叩牛角。
羽翼笑黄公,纵衡嗟鬼谷。
天清月色孤,庭空松子落。
山童浑欲睡,宁顾黄粱熟。
鉴赏
这首诗《不寐偶成》由明代诗人林大春所作,通过对比和自省,表达了诗人对名声、性情以及历史人物的深刻思考。
首联“虚名愧南金,拙性怜燕玉”,诗人以“南金”和“燕玉”比喻珍贵的事物,表达自己对于虚名的不屑与自谦,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拙朴性格的怜爱。这种对比,展现了诗人对于自身价值的重新审视和定位。
颔联“却怪昔时贤,悬经叩牛角”,这里诗人对古代贤者的做法表示不解,他们为何要悬挂经典去敲击牛角,这似乎是一种奇特的行为,引人深思。这一联反映了诗人对于传统智慧与实践之间的关系的思考,以及对于古人行为背后动机的好奇与质疑。
颈联“羽翼笑黄公,纵衡嗟鬼谷”,诗人以“黄公”和“鬼谷”分别指代两位历史上的智者,通过“笑”和“嗟”两个动作,形象地表达了对他们的不同态度。对黄公的“笑”可能意味着对其策略或行为的讽刺,而对鬼谷的“嗟”则可能蕴含着对其智慧或命运的感慨。这一联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对于智慧运用、人性复杂性的探讨。
尾联“天清月色孤,庭空松子落”,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寂寥的画面,月光洒在空旷的庭院中,松子随风落下。这一景象不仅渲染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深沉思考。最后两句“山童浑欲睡,宁顾黄粱熟”,通过山童即将入睡的情景,反衬出诗人的清醒与专注,即使黄粱(比喻短暂的美梦)已经煮熟,他也不为所动,体现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深刻洞察和超然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于名声、性情、历史人物以及个人内心世界的深刻反思,以及对现实与理想的辩证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