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作虹蜺应可渡,水如衣带却成遥
出处:《过黄墅沈氏阻风望洞庭甚近而不能至》
明 · 王鏊
茅堂宛在碧山腰,山下行人不受招。
梁作虹蜺应可渡,水如衣带却成遥。
清风入夜生蘋末,细雨扶春上柳条。
不是休文能醉我,平生磊块仗谁浇。
梁作虹蜺应可渡,水如衣带却成遥。
清风入夜生蘋末,细雨扶春上柳条。
不是休文能醉我,平生磊块仗谁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诗人身处碧山之腰的茅堂,眺望洞庭湖,虽近在咫尺却难以到达,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与无奈。首联“茅堂宛在碧山腰,山下行人不受招”以茅屋隐于山腰,山下行人无法接近的景象,营造出一种距离感和不可触及的美。颔联“梁作虹蜺应可渡,水如衣带却成遥”运用比喻,将桥梁比作彩虹,水波比作衣带,形象地展现了湖面的广阔与难以跨越的距离。颈联“清风入夜生蘋末,细雨扶春上柳条”则通过夜风轻拂芦苇尖端,细雨滋润柳枝的细节,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与生机,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尾联“不是休文能醉我,平生磊块仗谁浇”以自嘲的口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美景的渴望,也有对无法实现愿望的无奈,同时也流露出对朋友或知己的渴望,希望有人能共解心中的愁闷。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微妙表达,展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追求与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