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病未能终是是,人言何似喜非非
出处:《靡靡》
宋 · 王令
源源世俗尚依违,靡靡风流日正微。
吾病未能终是是,人言何似喜非非。
况当天下难能地,欲拨憸人未发机。
要格君心是知术,不然应合买山归。
吾病未能终是是,人言何似喜非非。
况当天下难能地,欲拨憸人未发机。
要格君心是知术,不然应合买山归。
拼音版原文
注释
世俗:指社会风气或潮流。依违:犹豫不决,摇摆不定。
靡靡:颓废,软弱无力。
微:衰落,减弱。
吾病:我所忧虑的问题。
是是:坚定自己的立场。
人言:别人的言论。
喜非非:对错难辨,模棱两可。
况当:何况在。
难能地:艰难的处境。
憸人:阴险的人。
发机:揭露真相。
格君心:洞察人心,改变他人之心。
知术:了解和影响他人的方法。
买山归:隐居山林,远离尘世。
翻译
世俗潮流还在摇摆不定,轻浮的风气日渐衰微。我深感困扰,无法完全坚持自己的立场,他人的言论让我困惑于对错之间。
更何况在如今这个艰难的时代,想要揭露那些阴险小人的真实面目并非易事。
真正需要的是掌握洞察人心的方法,否则还不如选择隐居山林。
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纷争和社会不公的无奈感受。"源源世俗尚依违"一句,通过“源源”二字传递出一种连绵不断、难以摆脱的情形,指的是世间纷争不断,人们对于名利地位等仍然抱有渴望和依赖。接下来的"靡靡风流日正微"则描绘了社会风气的微妙变化,"靡靡"字眼富含贬义,暗示这“风流”并非清新,而是带有一种世俗的庸俗和低俗。
诗人接着表达了自己因病不能彻底脱身于这些世俗纷争之中,只能听任他人的议论,这在"吾病未能终是是,人言何似喜非非"两句中得到体现。这里的“是是”和“喜非非”都带有一种无奈与矛盾,表明诗人内心的苦恼。
然后,诗人转而指出在当时困难重重的社会环境下,想要挑拨他人的隐私未尝不艰难。"况当天下难能地,欲拨憸人未发机"两句,通过“难能地”四字强调了外部世界的险恶,而“欲拨憸人”则显示了诗人对这种行为的反感和批判。
最后,诗人的心境得以释放,他认为要真正理解他人的心思是一种艺术,而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那么与其纠缠于世俗,不如归隐山林。"要格君心是知术,不然应合买山归"这两句,既表达了诗人对于理解人心的渴望,也透露出一种超脱红尘、归隐田园的愿望。
整首诗通过对世俗纷争的描绘和内心世界的挣扎,展现了一种深刻的人生体验和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