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得浮邱道人为我接,吹笙控鹤遨游乎缑山之东
出处:《五游诗》
明 · 郑学醇
我思游兮岳之嵩,华衡恒岱此其中。
玉璧金鉼降灵瑞,太室少室相穹窿。
白雾青炎自然之天地,玉浆石髓渊邃之仙宫。
安得浮邱道人为我接,吹笙控鹤遨游乎缑山之东。
玉璧金鉼降灵瑞,太室少室相穹窿。
白雾青炎自然之天地,玉浆石髓渊邃之仙宫。
安得浮邱道人为我接,吹笙控鹤遨游乎缑山之东。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游历名山大川的向往与憧憬。开篇“我思游兮岳之嵩,华衡恒岱此其中”,以“我”字开头,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对自然山水的渴望与向往,将目光投向了五岳之一的中岳嵩山,以及华山、衡山、恒山和泰山,这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视为神圣之地的山脉。
接着,“玉璧金鉼降灵瑞,太室少室相穹窿”,诗人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将山峰比作珍贵的玉璧和金鉼,暗示着这些山峰不仅自然景观壮丽,还蕴含着神秘的灵气与祥瑞。太室山和少室山作为嵩山的一部分,被描述为高耸入云,进一步强化了山岳的雄伟形象。
“白雾青炎自然之天地,玉浆石髓渊邃之仙宫”,这两句继续描绘了山中自然景象的奇幻与神秘。白雾与青炎(可能指绿色植被或山间烟雾)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自然世界。而“玉浆石髓”则象征着山中可能存在的仙人居住之所,或是某种超凡脱俗的灵物,增加了诗歌的神话色彩。
最后,“安得浮邱道人为我接,吹笙控鹤遨游乎缑山之东”,表达了诗人对于能够遇见仙人、获得超凡体验的渴望。浮邱道人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仙人之一,诗人希望他能引领自己前往缑山(可能是指嵩山或另一座山),在那里吹笙、驾驭仙鹤,进行自由自在的遨游。这一段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展现了诗人对自由、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构建了一个既现实又超脱的自然世界,表达了诗人对美好自然的热爱与向往,以及对超越世俗生活、追求精神自由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