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怜亭西隅,阴阴尚幽映
出处:《题月波圭大章先月亭》
元 · 岑安卿
人必贵虚明,月色爱端正。
旁死还哉生,以渐至圆净。
谁于既望宵,分此先后景。
亭依水西浒,月出山东岭。
孤光一离天,即破亭色暝。
凭阑对东湖,潋滟一千顷。
惟怜亭西隅,阴阴尚幽映。
一轮固圆明,未尽满月境。
何如到天心,山河了无影。
旁死还哉生,以渐至圆净。
谁于既望宵,分此先后景。
亭依水西浒,月出山东岭。
孤光一离天,即破亭色暝。
凭阑对东湖,潋滟一千顷。
惟怜亭西隅,阴阴尚幽映。
一轮固圆明,未尽满月境。
何如到天心,山河了无影。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岑安卿的《题月波圭大章先月亭》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哲理的月夜景象。诗中强调了虚明与端正的重要性,月亮从亏缺逐渐变得圆满,象征着生命的循环和事物的发展过程。诗人特别提到"既望"(农历每月十五)这个时间节点,月亮的明亮与前后景致形成对比。
月光洒在依水而建的亭子上,随着月亮从山东岭升起,原本暗淡的亭色被照亮。然而,即使满月当空,亭子西隅仍保留着一丝阴暗,展现出月亮并未完全占据天空,仍有空间留给其他事物。诗人提出疑问,为何不到天心处观赏,那里山河的影子将消失,满月的圆满境界得以更纯粹地呈现。
整首诗通过月夜景色的描绘,寓言般地表达了人生的哲理,提醒人们在欣赏圆满的同时,也要留意生活中的微妙变化和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