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游会稽岭,复登秦望山
出处:《杂赋》
明 · 汪睿
我游会稽岭,复登秦望山。
天高海涛寂,日落空云閒。
三山渺何许,鲍腥动函关。
回车探禹穴,千古高巑岏。
有客来昆崙,抱璞将何适。
熠熠含辉光,椟韫夜生白。
荆舒人莫知,举世珍燕石。
所以鲁仲尼,待价靡欣戚。
嘉橘生南服,累累黄金姿。
碧叶霜不悴,贞心终自持。
渭滨钓鱼叟,西伯梦见之。
西伯今寂寞,野处徒伤悲。
天高海涛寂,日落空云閒。
三山渺何许,鲍腥动函关。
回车探禹穴,千古高巑岏。
有客来昆崙,抱璞将何适。
熠熠含辉光,椟韫夜生白。
荆舒人莫知,举世珍燕石。
所以鲁仲尼,待价靡欣戚。
嘉橘生南服,累累黄金姿。
碧叶霜不悴,贞心终自持。
渭滨钓鱼叟,西伯梦见之。
西伯今寂寞,野处徒伤悲。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会稽岭与秦望山的壮丽景象,以及对历史人物和自然景观的感慨。首句“我游会稽岭,复登秦望山”开篇点题,表达了诗人对名山大川的向往与探索。接着,“天高海涛寂,日落空云閒”描绘了一幅宁静而辽阔的画面,通过“寂”、“閒”二字,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
“三山渺何许,鲍腥动函关”则引出了对遥远神秘的三山的遐想,以及历史的深沉感。诗人驾车前往探寻大禹的遗迹,感叹“千古高巒岏”,表达了对古代英雄事迹的敬仰与怀念。
接下来,诗人笔锋一转,讲述了一个关于玉石的故事:“有客来昆仑,抱璞将何适。熠熠含辉光,椟韫夜生白。”这里借用了和氏璧的典故,赞美了怀才不遇者的光辉与坚持,同时也讽刺了世人对真正价值的忽视。
“荆舒人莫知,举世珍燕石”进一步强调了世态炎凉,真正的价值往往被埋没,只有少数人能识得其真谛。最后,诗人以鲁仲尼的故事收尾,表达了对坚守自我、等待时机的肯定态度。
整首诗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融入了对历史、人性和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