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斯举一隅,谁非长夜閟金乌
裹尸马革真□□,□□□山浅丈夫。
羽化苦无仙伎俩,茶毗别是佛规模。
□□彭祖终须尔,匪悟浮休肯豫图。
注释
如斯:如此这般。举一隅:举例说明。
长夜:漫长的黑夜。
閟:遮蔽。
金乌:太阳。
裹尸马革:英勇捐躯。
真:真正。
丈夫:英雄。
羽化:羽化成仙。
仙伎俩:成仙的方法。
茶毗:佛教中的火葬。
佛规模:佛法的解脱之道。
彭祖:传说中的长寿人。
终须尔:最终难免。
匪悟:不理解,不愿。
浮休:虚无的享乐。
豫图:预先计划,预谋。
翻译
如此这般,谁能避免漫长的黑夜笼罩太阳。英勇捐躯战场,实为真正的英雄行为。
羽化成仙的愿望难以实现,唯有佛法能提供解脱之道。
即使是长寿如彭祖,最终也难逃此劫,无人愿意沉迷于虚无的享乐之中。
鉴赏
这是一首宋末元初诗人方回的作品,属于次韵体,意在追和范石湖(即范成大)所创之韵。全诗采用了丰富的比喻与深邃的哲理,展现了诗人的悲观情怀及其对生命、死亡及精神超脱的思考。
首句“□□如斯举一隅”中,“如斯”二字常用以形容事物之奇特或难得,而“举一隅”则暗示着要表达的是某种深邃而独到的见解。然而,前两字缺失,使得句意不全,需要结合上下文来揣测其完整含义。
接着的“谁非长夜閟金乌”中,“金乌”乃是古代象征太阳之神鸟,因此这句话是在探讨时间与生命的消逝。诗人通过对比日月运行和生命如同夜晚一般短暂,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裹尸马革真□□”一句中,“裹尸”指的是将尸体包裹起来,“马革”则是用皮革制成的物品,这句话可能在比喻某种形式的掩盖或保护,但具体内容因缺字而不明。
“□□□山浅丈夫”这句中,“丈夫”通常指的是有志气、有才能的人,而“浅”则意味着简单或平凡。因此,诗人此处可能是在表达对某类人物的看法,或是通过自然景观来反映人的境遇。
“羽化苦无仙伎俩”一句中,“羽化”意指修炼成仙,脱离尘世,而“仙伎俩”则是一种修道的工具或方法。诗人在此表达了对于成仙之难的感慨,以及对现实世界与精神追求之间矛盾的认识。
“茶毗别是佛规模”这句中,“茶毗”可能指的是某种形式上的区分或者礼仪,而“佛规模”则是在谈论佛教的规矩或法则。诗人此处似乎在探讨不同信仰体系之间的差异与对立。
最后两句“□□彭祖终须尔,匪悟浮休肯豫图”中,“彭祖”可能是一种古代的器物或者事物,而“匪悟”则意味着不理解或不能领会。诗人在此表达了对于某些事物无法完全把握其深意的无奈,以及对未来不可预测性的担忧。
整首诗充满了哲理与象征,透露出诗人的悲观世界观以及对生命、死亡与精神超脱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