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惭学仙苦不早,安得御子昆崙丘
出处:《双桂歌为杨彦初作》
明 · 刘崧
杨郎庭前双桂树,我一见之消百忧。
亭亭车盖立清昼,瑟瑟雾雨含清秋。
东偏一株极偃蹇,苔藓半面青相樛。
西偏一株亦惨淡,云中倒挂珊瑚钩。
青蛟晓蜕腥雨湿,黑蜧夜斗苍烟愁。
开轩宴我坐其下,上有鸣鸟声和柔。
沈阴满地不见日,石池之冰光浏浏。
清霄叶落玄鹤舞,八月花发山翁留。
我惭学仙苦不早,安得御子昆崙丘。
便当吹笛明月底,坐看玉宇寒飕飕。
人间双桂有如此,气节岂肯卑微休。
呜呼气节岂肯卑微休,小山之隐兮毋相求。
亭亭车盖立清昼,瑟瑟雾雨含清秋。
东偏一株极偃蹇,苔藓半面青相樛。
西偏一株亦惨淡,云中倒挂珊瑚钩。
青蛟晓蜕腥雨湿,黑蜧夜斗苍烟愁。
开轩宴我坐其下,上有鸣鸟声和柔。
沈阴满地不见日,石池之冰光浏浏。
清霄叶落玄鹤舞,八月花发山翁留。
我惭学仙苦不早,安得御子昆崙丘。
便当吹笛明月底,坐看玉宇寒飕飕。
人间双桂有如此,气节岂肯卑微休。
呜呼气节岂肯卑微休,小山之隐兮毋相求。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刘崧的《双桂歌为杨彦初作》描绘了一幅富有诗意的庭院景象。诗人以杨郎庭前的两棵桂花树为引,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它们各自独特的风貌:一棵挺拔如车盖,立于清昼,雾雨中更显清冷;另一棵则姿态倾斜,如珊瑚钩倒挂,显得凄美。诗人借桂树的形象寄寓了高尚的气节,即使在阴暗的环境中,仍能保持其清雅与坚韧。
诗人邀请朋友在桂树下开轩畅饮,周围环境宁静,只有鸣鸟的和鸣相伴。月夜时分,他想象自己吹笛赏月,感受着寒意袭人的玉宇。他感慨自己未能及早追求仙道,但对桂花树的赞美表达了他对高尚品格的向往。最后,诗人以“气节岂肯卑微休”强调了桂花树以及他所推崇的人格精神,不愿妥协或退缩。
整首诗以双桂为线索,寓言性地表达了诗人对高洁人格的追求,以及对友情的珍视,语言优美,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