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村随分有区廛,不在花边即水边
出处:《和季弟韵二十首 其十九》
宋 · 刘克庄
荒村随分有区廛,不在花边即水边。
甚懒安能诗咏史,已归不复赋思玄。
提壶声好行沽酒,扑满身灾坐贮钱。
拣个名山藏断藁,莫教望气识龙泉。
甚懒安能诗咏史,已归不复赋思玄。
提壶声好行沽酒,扑满身灾坐贮钱。
拣个名山藏断藁,莫教望气识龙泉。
注释
荒村:荒僻的村庄。随分:随意。
区廛:房屋。
花边:花丛旁边。
水边:水边。
甚懒:非常懒散。
安能:怎么能。
诗咏史:写诗咏史。
已归:已经归隐。
赋思玄:深思玄妙的事物。
提壶声:提着酒壶的声音。
行沽酒:去买酒。
扑满:储蓄罐。
身灾:成为负担。
名山:名胜的山。
藏断藁:藏起文稿。
望气:望气者(古代方士,通过观察云气预测吉凶)。
识龙泉:看出这里有珍贵的财富。
翻译
荒僻的村庄随意分布着房屋,不是在花丛旁边就是在水边。我非常懒散,怎么还能写诗咏史呢?已经归隐,不再去深思玄妙的事物。
提着酒壶的声音听起来不错,我去买酒;储蓄罐满身都是钱,却成了负担。
我打算找个名山隐居,藏起我的文稿,不让望气者看出我这里有珍贵的财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隐逸山林的生活状态。开篇“荒村随分有区廛,不在花边即水边”两句,写出了诗人所居之地是一处偏远的荒村,这里的“区廛”指的是田野间的小屋或是农舍,“不在花边即水边”则表明这个地方不是繁华之地,而是与自然亲近的地方。
接下来的“甚懒安能诗咏史,已归不复赋思玄”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淡然和超脱,对于诗书历史已经有所领悟,不再追求更深的理解或探索。这里体现了诗人一种“懒安”的心态,即对物质世界的不介意。
第三、四句“提壶声好行沽酒,扑满身灾坐贮钱”则描绘了一种自在逍遥的生活场景。诗人提着酒壶,随性而为,不仅饮酒,而且还能赚取一些金钱。这两句通过生动的细节,展现了诗人对物质生活的简单享受和满足。
最后,“拣个名山藏断藁,莫教望气识龙泉”两句,则进一步深化了隐逸的主题。诗人选择在名山中隐藏自己的踪迹,不让世人通过某种方式(如“望气”)发现自己,这里也暗示了对世俗生活的一种逃避和拒绝。
总体而言,整个作品以平淡自然的笔触,勾勒出一种超脱尘世、归隐山林的诗人形象。这种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是中国古代文人中颇为常见的主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