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当更祓除,两楠共森森
出处:《赋杨知县道夫四知堂》
宋 · 释宝昙
万家即吾庐,一室诚吾身。
窗明古肺腑,壁立真天人。
心语驷奔轶,风行牛斗嗔。
吾今亦忘我,何者为一尘。
起看屋角悬,聊当座右箴。
我初衣坏絮,疾驱荆棘林。
针孔与线蹊,老眼亲补纫。
而今著襦裤,左书而右琴。
吾儿亦温饱,鞭箠亡呻吟。
唯馀故时习,诗病山水淫。
会当更祓除,两楠共森森。
窗明古肺腑,壁立真天人。
心语驷奔轶,风行牛斗嗔。
吾今亦忘我,何者为一尘。
起看屋角悬,聊当座右箴。
我初衣坏絮,疾驱荆棘林。
针孔与线蹊,老眼亲补纫。
而今著襦裤,左书而右琴。
吾儿亦温饱,鞭箠亡呻吟。
唯馀故时习,诗病山水淫。
会当更祓除,两楠共森森。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宝昙所作的《赋杨知县道夫四知堂》,诗人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杨知县的居所——四知堂。他将房屋比喻为自己的精神家园,窗户明亮如古人的肺腑,墙壁坚挺似天神,展现出堂内的纯净和高洁。诗人的心灵如同骏马疾驰,不受拘束,风行于天地之间,表现出内心的自由和豁达。
诗人自述从简朴的生活开始,亲手修补破旧衣物,即使在艰难环境中仍保持读书弹琴的习惯,让儿子过上温饱生活,不再受苦。然而,他感叹过去的过度追求山水之乐可能导致的诗风问题,决定要进行自我净化,回归简朴,让两棵楠树共同营造出清幽的环境。
整首诗寓言深刻,既有对个人生活的感慨,也包含了对道德修养的追求,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