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园两日不曾到,开尽杏花人不知
出处:《连日二相过史局不到省中后园杏花开尽》
宋 · 杨万里
史馆频催史笔迟,道山还解有忙时。
后园两日不曾到,开尽杏花人不知。
后园两日不曾到,开尽杏花人不知。
注释
史馆:史官的工作场所。频催:频繁催促。
史笔:史官的笔,指撰写历史的工作。
迟:缓慢,这里指未能及时完成。
道山:比喻学问、知识的高山,也指繁忙的工作。
还解:还是懂得,这里有理解或应对之意。
有忙时:有忙碌的时候。
后园:私家花园或者作者常去的地方。
两日:两天。
不曾到:没有去过。
开尽:全部盛开。
杏花:春天开放的一种白色或粉色花朵。
人不知:没有人知道。
翻译
史官频繁催促我写史书,但道山的工作也有忙碌的时候。两天没去后花园了,杏花已经全部盛开,却无人知晓。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杨万里所作,表达了诗人在忙碌的官务中难以抽身,错过了亲临后园观赏杏花盛开的美好时光。诗中的意境优美,语言流畅,充分体现了宋代词风之精致与内涵。
首句“史馆频催史笔迟”描绘出诗人在史馆工作繁忙,而记录历史的笔墨却因忙碌而滞缓。"道山还解有忙时"则表明即便是前往道观求取心灵寄托之地,也难以摆脱现实中的种种繁务。
接着,“后园两日不曾到”透露诗人连续两天都未能踏足自己心仪的后园。这一句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以及对于错过美好时光的无奈和惆怅。
最后,“开尽杏花人不知”则是整个诗篇情感的高潮。诗人由此表达出一种深刻的情绪:在自己不曾亲临下,后园中的杏花已经全部盛放,但却无人知晓,无人欣赏。这既是对美好时光易逝的哀叹,也是对个人在社会机制中难以自主选择的隐喻。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时间流逝与个体欲望受限的抒情,展现了宋代士人对于自然美景、历史记载和个人精神世界之间微妙关系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