贱子匹马来,邂逅一相晤
出处:《依韵答吴殿丞应之见寄》
宋 · 强至
古人不可见,空名留竹素。
幸而并世生,千里或相去。
怀贤我何劳,蓄道公其富。
老骥伏枥鸣,使看驽骀步。
浩歌掉簪绂,思极江山趣。
西风动游袂,撇在千岩路。
贱子匹马来,邂逅一相晤。
既见豁所怀,私心愿执御。
论议攻不破,牢若金城固。
作诗遗长髯,知异众人遇。
幸而并世生,千里或相去。
怀贤我何劳,蓄道公其富。
老骥伏枥鸣,使看驽骀步。
浩歌掉簪绂,思极江山趣。
西风动游袂,撇在千岩路。
贱子匹马来,邂逅一相晤。
既见豁所怀,私心愿执御。
论议攻不破,牢若金城固。
作诗遗长髯,知异众人遇。
拼音版原文
翻译
古人已无法相见,只有他们的名声留在竹简上。幸运的是,我们生活在同一时代,即使相隔千里也可能相遇。
思念贤人并不需劳心,积累道德才是真正的富有。
老马虽伏在槽头,仍鸣叫渴望奔跑,看着劣马也能起步。
我高声歌唱,摘下官帽,心中充满对山水之乐的向往。
秋风吹动我的衣袖,我在千岩万壑间独行。
我这个卑微的人,只有一匹马,却意外与你相遇。
见到你,我心中的郁结豁然开朗,希望能驾驭你的才华。
我们的讨论无懈可击,坚固如金城难以攻破。
你赠我诗歌,你的才情超凡,不同于常人的待遇。
注释
古人:古代的人。竹素:竹简,古代书写材料。
并世生:同时代出生。
相去:相距。
怀贤:怀念贤者。
蓄道:积累道德。
老骥伏枥:老马在槽头。
驽骀:劣马。
浩歌:大声歌唱。
簪绂:古代官员的冠带。
西风:秋风。
游袂:飘动的衣袖。
贱子:谦称自己。
邂逅:偶然相遇。
豁所怀:舒展胸怀。
执御:驾驭。
论议攻不破:辩论无人能驳倒。
金城固:坚固如金城。
遗长髯:赠予长须诗。
众人遇:常人的待遇。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强至的作品《依韵答吴殿丞应之见寄》,通过对古人的追慕和对当世贤才的赞赏,表达了诗人对高尚品德和卓越才华的向往。首句“古人不可见,空名留竹素”寓言古人虽已逝去,但他们的精神和名声却如竹简上的文字,长久留存。接着,“幸而并世生,千里或相去”表达诗人庆幸能与当代贤者同处,即使相隔千里,仍有相遇可能。
诗人感慨自己无需刻意追寻贤人,“怀贤我何劳,蓄道公其富”,意为自己内心怀有贤德,修养深厚。他以“老骥伏枥鸣,使看驽骀步”自比,表示虽年老但仍怀壮志,期待能激励他人。然后,诗人“浩歌掉簪绂,思极江山趣”,通过豪放的歌声和脱下官服的行为,流露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超脱世俗的心境。
“西风动游袂,撇在千岩路”描绘出诗人独自游历山川的场景,表现出他的洒脱与自由。最后,诗人遇见了吴殿丞,两人相见后,“既见豁所怀,私心愿执御”,彼此的心胸都得到了开阔,诗人希望能一同探讨学问,切磋论议。
“论议攻不破,牢若金城固”赞美对方的学识和辩论能力,坚不可摧。结尾“作诗遗长髯,知异众人遇”则表达了对吴殿丞独特见解的珍视,认为他的诗歌和见识超越常人。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既有对古代贤者的敬仰,又有对当世知己的渴望,展现了诗人高尚的人格追求和深厚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