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菊依篱高下长,路人搴苇浅深行
出处:《十月朔日过江亭 其一》
清末近现代初 · 黄节
野菊依篱高下长,路人搴苇浅深行。
孰云十月秋光尽,不见宫槐落又生。
孰云十月秋光尽,不见宫槐落又生。
注释
野菊:野生的菊花。依:靠着,依傍。
篱:篱笆。
高下:高低不齐。
路人:过路的人。
搴:拔取,采摘。
苇:芦苇。
浅深:或浅或深。
孰:谁。
云:说。
十月:农历十月。
秋光:秋天的景色。
尽:结束,完毕。
宫槐:皇宫中的槐树。
落:落下。
又生:再次生长。
翻译
野生菊花沿着篱笆高低错落生长,行人采摘着芦苇在水边浅行深走。谁说十月份的秋色已尽,没看见皇宫里的槐树叶子虽然落下却又新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象,野菊花随着篱笆的高低而生长,行人在路上采摘苇草时要根据水的深浅选择路径。诗中的“孰云十月秋光尽”表达了一种时间流逝和季节更替的感慨,而“不见宫槐落又生”则是对往昔岁月无法重现的一种无奈。
全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传递出一种淡淡的秋意和历史沧桑之感。语言简洁,意境深远,体现了作者对时间流逝、历史变迁的思考,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细腻观察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