惆怅回舟日,湘南春草生
出处:《吴门送客早发》
唐 · 许浑
吴歌咽深思,楚客怨归程。
寺晓楼台迥,江秋管吹清。
早潮低水槛,残月下山城。
惆怅回舟日,湘南春草生。
寺晓楼台迥,江秋管吹清。
早潮低水槛,残月下山城。
惆怅回舟日,湘南春草生。
拼音版原文
翻译
吴地的歌声低沉而深沉,楚地的旅人哀怨着回归的路途。清晨的寺庙楼阁显得格外遥远,秋天的江面上笛声清冷悠扬。
早上的潮水低落,水边栏杆附近,残月映照着山城的轮廓。
满怀惆怅地在回舟之时,湘南大地已是一片春天的草色生长。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清晨送别的景象,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人物情感的细腻刻画,展现了深沉的离愁。诗人以第一人称的角度,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对旅途的忧虑。
“吴歌咽深思”一句,以“吴歌”的哀婉旋律为背景,渲染出一种深邃的思想情境。“楚客怨归程”则直接点出了诗人内心的怅惘,是对即将离别之苦的抒发。
“寺晓楼台迥”中,“寺晓”指的是清晨的庙宇,给人一种静谧与神圣的感觉,而“楼台迥”则描绘出一片开阔的视野,展示了诗人眼中的景致。“江秋管吹清”通过对秋天江水和笛声的描写,营造了一种萧瑟而又凄美的情调。
“早潮低水槛”表现了早晨潮汐的平缓,与“残月下山城”相呼应,共同描绘出一幅静谧的自然景象和时间流转的意境。这些自然物象的描述,不仅是对环境的细致观察,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惆怅回舟日”中,“惆怅”二字,表达了一种复杂而深沉的情绪,是送别之际难以言说的哀愁。而“湘南春草生”则是诗人在离别的忧伤中,依然捕捉到了自然界中生命力与希望的迹象。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精细描绘和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送别时的复杂情绪,以及面对自然美景时人性的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