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冥阊阖开,駃足谢媒援
瞭然双瞳光,偶坐肆雄辨。
自言同川裔,世列金闺彦。
声名重青钱,文字妙黄绢。
插架三万轴,撑肠五千卷。
八十朝明光,好语动天眷。
遗芳落诸孙,往往嗜经传。
我独甘悲辛,敢负籯金彦。
藏刀十九年,收霸在一战。
犹纡从事衫,局促类秋燕。
翻思访梅福,不待买阳羡。
铿锵七言赠,字字经锻鍊。
爱之忍去手,喁噞日千转。
黄钟未雷鸣,羞比釜与甗。
璠玙入磨琢,会作清庙献。
待价古或然,毁椟圣所唁。
明良罗隽英,不命速邦传。
胡为有遐心,剩起林壑恋。
青冥阊阖开,駃足谢媒援。
愿持北阙书,自效唐衢荐。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剥啄:敲门声。寒院:清冷的庭院。
瞭然:清晰可见。
肆:随意。
川裔:河流的后代。
金闺彦:才子中的精英。
青钱:比喻珍贵的名声。
黄绢:古代珍贵的丝织品,比喻文采。
轴:卷轴。
明光:明亮的朝堂。
駃足:快马。
媒援:媒婆、引荐者。
北阙:皇宫北面的门,代指朝廷。
唐衢:历史上的贤臣。
翻译
敲门的是哪位少年,清晨来访这清冷的庭院。他的眼神明亮如炬,偶尔坐下便能滔滔雄辩。
他说自己是同一条河的后代,世代都是才子中的精英。
名声如同珍贵的钱币,文采犹如精细的黄绢。
他的藏书架上摆着三万卷书,腹中更是满载五千卷学问。
他在八十朝的明光中声名显赫,美好的言辞感动了天子。
他的才华留给了子孙,他们常常研读经典。
我独自承受辛酸,不敢辜负他这位杰出的才子。
他藏刀十九年,只为一战成名。
穿着官服的他,举止拘谨如秋燕一般。
他曾想拜访梅福,无需购买阳羡的好茶。
赠送我的七言诗,字字珠玑,经过精心锤炼。
我爱它不舍得放手,日夜反复诵读。
虽然黄钟尚未响起,但我羞于与炊具相比。
他的才华如同美玉,终将被雕琢成庙堂之器。
等待合适的机会是古人的智慧,圣人对此也会惋惜。
选拔贤才的朝廷聚集英才,但并未急于传扬。
为何你有如此远大的志向,只对山林有所眷恋。
天门敞开,我却不愿借助媒妁之力。
我愿拿着北阙的推荐信,自愿效忠唐衢的举荐。
鉴赏
这首诗是一位学者对另一位学者浮光王教授的赞美之作。从内容上看,诗中充满了对知识、学问和文化的追求与尊崇。开篇便描绘一位学者清晨过寒院的情景,其眼神明亮,偶尔坐下,便显露出其雄辩之才。接着自述同出一川,世代均列于金闺之彦,可见其家族的文化底蕴深厚。声名远播,如青钱般珍贵,文字犹如黄绢般精妙。
诗中还提到了插架三万轴和撑肠五千卷,显示了这位学者的广博学识和勤奋治学。此外,“八十朝明光”一句,或许在表达对王教授长寿与明辨之才的赞美。遗芳留传,子孙满堂,往往嗜好经典,显示了其家学渊源和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诗人自述“我独甘悲辛,敢负籯金彦”则表达了自己虽然处境不佳,但仍然坚守着自己的学术理想,不负所托。藏刀十九年、收霸一战,则是比喻其学问深厚,如同武士磨练武艺一般。犹纡从事衫,局促类秋燕,可能是在形容某种束缚或不自由的状态。
接下来的“翻思访梅福,不待买阳羡”则是表达了对王教授学问如梅花般高洁、清新的赞美,以及对其文学造诣的推崇。铿锵七言赠,字字经锻鍊,则在强调诗人的赠言每一个字都经过精心雕琢,如同黄钟大吕之声,不可小觑。
爱之忍去手,喁噞日千转,是对王教授学问和人品的深切怀念与不舍。黄钟未雷鸣,羞比釜与甗,则是在用古代乐器来形容其文章声势宏大,但仍有所谦虚,不敢与古圣相提并论。
璠玙入磨琢,会作清庙献,表达了对王教授学问如璠玙一般珍贵,将其学术成就奉献于学术殿堂的愿望。待价古或然,毁椟圣所唁,则是在表达对王教授学问价值的认可,以及对其不朽盛誉的期待。
明良罗隽英,不命速邦传,是在赞美王教授之才,如同古代贤良罗隽英一般,其学术成就不必急于求证,而是自然流传于世。胡为有遐心,剩起林壑恋,则是在表达诗人对王教授的敬仰与怀念,以及对知识和文化的深沉情感。
青冥阊阖开,駃足谢媒援,是在描绘一种超脱凡尘、境界高远的情景,同时也是一种对于知识传递之道的感激。最后愿持北阙书,自效唐衢荐,则是在表达诗人对王教授学问的仰慕,以及希望自己能像古代贤良那样,以学术成就得到朝廷的认可和推荐。
总体而言,这首诗是对知识分子的一种颂歌,通过对浮光王教授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于学问、文化和个人理想的深切追求与崇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