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劳江畔月,长向雨中明
出处:《崧台下寄家兄二首》
明末清初 · 何巩道
原上鹡鸰小,庭前荆树荣。
偶然推物理,常似感人情。
独往非吾愿,孤根笑此生。
无劳江畔月,长向雨中明。
偶然推物理,常似感人情。
独往非吾愿,孤根笑此生。
无劳江畔月,长向雨中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自然界的景象与诗人内心情感的微妙联系,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展现了深沉的思乡之情与对人生孤独的感慨。
首联“原上鹡鸰小,庭前荆树荣”以“鹡鸰”之小与“荆树”之荣形成鲜明对比,鹡鸰虽小却在广阔的原野上显得渺小,而庭前的荆树却生机勃勃,繁花似锦。这一对比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不同风貌,也暗示了个体与环境的关系,以及人在广阔世界中的渺小感。
颔联“偶然推物理,常似感人情”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对比,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情感相联系,暗示着自然界的规律与人类情感之间存在着某种内在的关联,这种关联可能是偶然的,但常常能触动人心,引发深思。
颈联“独往非吾愿,孤根笑此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诗人不愿独自一人前往远方,这可能象征着他对于自由探索的渴望与对于家庭、亲情的依恋之间的冲突。同时,“孤根笑此生”则是一种自嘲,或许是对自身孤独处境的无奈与幽默,也可能是对生命中孤独时刻的一种超脱态度。
尾联“无劳江畔月,长向雨中明”以江畔月为喻,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即使在风雨中,那轮明月依然照亮江畔,象征着无论何时何地,家乡的思念与记忆都如同明月一般,永远照亮着诗人的心灵。这一句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故乡深情的寄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深刻的个人情感交织,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对生活、对自我、对家乡的复杂情感,以及在孤独与渴望之间寻求平衡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