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下见蚕娘,泥滓沾衣裤
出处:《馀杭雨》
明 · 袁宏道
不恨今日雨,却恨前日晴。
无端放隙光,诱我馀杭行。
馀行有何趣,败寺老和尚。
若使在西湖,亦得闲眺望。
出门无去处,袖手东西顾。
桑下见蚕娘,泥滓沾衣裤。
只是去临安,已觉步步难。
何况径山路,千盘与万盘。
无端放隙光,诱我馀杭行。
馀行有何趣,败寺老和尚。
若使在西湖,亦得闲眺望。
出门无去处,袖手东西顾。
桑下见蚕娘,泥滓沾衣裤。
只是去临安,已觉步步难。
何况径山路,千盘与万盘。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袁宏道所作的《馀杭雨》其一,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对天气变化的微妙感受以及由此引发的情绪波动。
首句“不恨今日雨,却恨前日晴”,诗人以一种反常的情感表达,将对晴天的不满转移到对前日晴朗天气的怨恨上,这种情绪的转变,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敏感和对生活细节的关注。
接着,“无端放隙光,诱我馀杭行”一句,诗人似乎在责怪阳光的突然出现,将其视为诱使我前往余杭的罪魁祸首。这里,阳光与雨形成了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晴天的厌倦和对雨天的期待。
“馀行有何趣,败寺老和尚”一句,诗人将旅行的趣味性降低到了最低点,甚至将旅行的目的地描述为“败寺老和尚”,暗示了旅行的无聊和乏味。
“若使在西湖,亦得闲眺望”则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向往,与当前旅行的不快形成对比,流露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出门无去处,袖手东西顾”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无奈和迷茫,无论是向左还是向右,都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去处,只能两手空空地四处张望。
“桑下见蚕娘,泥滓沾衣裤”这一场景,不仅展现了诗人旅行途中的艰辛,还通过“蚕娘”这一意象,暗示了生活的劳苦和不易。
最后,“只是去临安,已觉步步难。何况径山路,千盘与万盘”两句,诗人通过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对前往目的地的艰难和对沿途崎岖山路的畏惧,同时也流露出了一种对未知旅程的恐惧和不安。
整首诗通过对天气、旅行、自然景观等元素的描绘,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语言生动,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