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与其鞭扑朘民髓,孰若箪瓢乐此身全文

与其鞭扑朘民髓,孰若箪瓢乐此身

出处:《次前人韵
宋 · 王柏
弹冠事业耳边新,我梦何因到紫宸。
自古为仁知不富,如今学道岂忧贫。
与其鞭扑朘民髓,孰若箪瓢乐此身
志士不忘在沟壑,不应后世便无人。

拼音版原文

tánguānshìěrbiānxīnmèngyīndàochén

wèirénzhījīnxuédàoyōupín

biānjuānmínsuǐshúruòdānpiáoshēn

zhìshìwàngzàigōuyìnghòushì便biànrén

注释

弹冠:指初入仕途或官职提升。
事业:指仕途或官场生涯。
紫宸:古代皇宫的代称,象征权力中心。
为仁:实行仁政。
不富:不追求物质上的富有。
学道:学习道义或儒家之道。
鞭扑:刑罚,比喻剥削或压迫。
朘民髓:榨取人民的精华(比喻剥削人民的财富)。
箪瓢:形容简朴的生活。
志士:有志向的人。
沟壑:深谷,比喻困苦的境地。
无人:没有人再具备这样的精神。

翻译

刚刚崭露头角的仕途生涯,我的梦想为何能抵达那紫禁城的深处。
自古以来,仁德之人并不追求财富,如今我追求道义,怎会担忧贫穷。
与其榨取百姓的血汗,不如以简朴生活自得其乐。
有志之士不会忘记身处困境,未来的时代不应再无人秉持这样的精神。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柏的作品,从内容来看,诗人通过表达自己对理想和贫富态度的思考,以及对志士坚守信念的赞扬,展现了个人的人生观与价值追求。

"弹冠事业耳边新,我梦何因到紫宸":诗人开篇便提及自己的学问事业已经是耳熟能详,并且他在梦中不知为何到了帝王的宫殿(紫宸)。这两句流露出诗人的学识渊博和对权贵生活的一种向往。

"自古为仁知不富,如今学道岂忧贫":接着,诗人引用古语,表明为仁义而行通常不会导致富有,并且自己学习道德之道也不应该担心贫穷。这两句表现出诗人对财富与精神追求的平衡态度。

"与其鞭扑朘民髓,孰若箪瓢乐此身":这两句用比喻手法表达了宁愿选择简朴的生活,也就是说,宁可自己过着清贫但有尊严的生活,也不愿去做那些压迫百姓、损害民心的事。这体现了诗人的人格高尚和对社会责任感。

"志士不忘在沟壑,不应后世便无人":最后两句,诗人提到有志向的人即使身处低微的位置也不应该忘记自己的理想,并且希望这样的志士不会在后来的时代中消失。这是对坚守信念者的鼓励和期望。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诗人的自述,展现了个人对于学问、贫富、人格和社会责任的深刻认识。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有志向者能够坚持理想不动摇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