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成何事客先发,赢得满头桩岁月
出处:《送杨仲博归蜀》
宋 · 魏了翁
江头送客雪初晴,木叶脱尽山空明。
天高地迥著行客,昂昂野鹤相似清。
晓空霜唳三两声,扶木枝上阳乌惊。
岂无枯蚓若残粒,宁肯俛首鸡鹜争。
伊人伊人此为客,不是伊人招不得。
固有比邻不往来,那能万里相追逐。
泸涪江上初戒舟,荆江夏簟赤壁秋。
长江镜滑无纤滓,致君肝鬲尔许侔。
竟成何事客先发,赢得满头桩岁月。
丈夫身在复何忧,莫作无相见期别。
天高地迥著行客,昂昂野鹤相似清。
晓空霜唳三两声,扶木枝上阳乌惊。
岂无枯蚓若残粒,宁肯俛首鸡鹜争。
伊人伊人此为客,不是伊人招不得。
固有比邻不往来,那能万里相追逐。
泸涪江上初戒舟,荆江夏簟赤壁秋。
长江镜滑无纤滓,致君肝鬲尔许侔。
竟成何事客先发,赢得满头桩岁月。
丈夫身在复何忧,莫作无相见期别。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宋诗《送杨仲博归蜀》是魏了翁所作,描绘了江边送别友人的场景。首句“江头送客雪初晴”以雪后放晴的江景渲染离别的清新氛围。接着,“木叶脱尽山空明”写出了秋末冬初,树叶凋零,山色显得格外空旷明亮,为送别增添了寂寥之感。
诗人通过“天高地迥著行客”和“昂昂野鹤相似清”,将友人比作高洁的野鹤,形象地赞美了他的品格。随后,“晓空霜唳三两声”描绘了早晨鹤鸣的凄清,触动了周围的环境,如“扶木枝上阳乌惊”。
诗人进一步借物寓意,表达对友人选择归蜀的尊重:“岂无枯蚓若残粒,宁肯俛首鸡鹜争。”他赞赏友人不与世俗争逐,如同不愿与“枯蚓”、“鸡鹜”为伍。接下来,诗人感慨道,即使有比邻而居的人,也不如友人这般志向坚定。
“泸涪江上初戒舟,荆江夏簟赤壁秋”描述了友人归途中的景色变换,暗示旅途的遥远和艰辛。然而,“长江镜滑无纤滓”又表达了对友人品德的赞美,认为他的心如长江般清澈无杂念。
最后,诗人感叹“竟成何事客先发”,惋惜友人不得不提前离去,而自己只能“赢得满头桩岁月”。他劝慰友人不必为此忧虑,告诫自己和友人都要保持豁达,不要因离别而过于伤感,留下“莫作无相见期别”的深情寄语。整首诗情感真挚,寓言深刻,展现了送别时的深沉思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