驷马一时皆上客,青娥三日有遗音
出处:《奉谢玉山假僦屋》
元末明初 · 杨维桢
玉山长者有高义,乞与山人僦屋金。
驷马一时皆上客,青娥三日有遗音。
西山涌海当秋后,南斗流江入夜深。
更报大茅张外史,兴来须抱小雷琴。
驷马一时皆上客,青娥三日有遗音。
西山涌海当秋后,南斗流江入夜深。
更报大茅张外史,兴来须抱小雷琴。
鉴赏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杨维桢的作品《奉谢玉山假僦屋》,主要表达了对玉山长者的感激之情。首句“玉山长者有高义”赞扬了玉山长者的高尚情操和慷慨解囊,他愿意借出房屋以帮助诗人。接下来的“乞与山人僦屋金”进一步描绘了这一善举,诗人自称为“山人”,强调了对方的无私援助。
“驷马一时皆上客”运用比喻,将接受帮助的人比作高贵的宾客,形象地表现了玉山长者的待人之道。而“青娥三日有遗音”则可能是指女子的歌声或乐曲,暗示了在那三天里,诗人享受到了美好的音乐陪伴。
“西山涌海当秋后,南斗流江入夜深”两句描绘了秋天的景色,既有山水的壮丽,又寓含时间的流逝,增添了诗的意境。最后,“更报大茅张外史,兴来须抱小雷琴”则是诗人向友人张外史表达感谢,并预告自己在高兴的时候会弹奏小雷琴,以此表达内心的愉悦和对友情的珍视。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既表达了诗人对玉山长者的感激,也展现了元末明初文人士大夫的生活情趣和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