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方春欲暮,叹息向流莺
出处:《春送从叔游襄阳》
唐 · 李颀
言别恨非一,弃置我宗英。
向用五经笥,今为千里行。
裹粮顾庭草,羸马诘朝鸣。
斗酒对寒食,杂花宜晚晴。
春衣采洲路,夜饮南阳城。
客梦岘山晓,渔歌江水清。
楚俗少相知,远游难称情。
同人应馆谷,刺史在郊迎。
只合侍丹扆,翻令辞上京。
时方春欲暮,叹息向流莺。
向用五经笥,今为千里行。
裹粮顾庭草,羸马诘朝鸣。
斗酒对寒食,杂花宜晚晴。
春衣采洲路,夜饮南阳城。
客梦岘山晓,渔歌江水清。
楚俗少相知,远游难称情。
同人应馆谷,刺史在郊迎。
只合侍丹扆,翻令辞上京。
时方春欲暮,叹息向流莺。
拼音版原文
翻译
离别之痛并非一时,我被抛弃如同宗英。曾经满腹经纶,如今却要踏上千里征程。
打包行囊,回头望庭院草木,瘦弱的马儿清晨嘶鸣。
独自饮酒度过清明,杂花盛开正适合晚来的晴天。
春天的衣裳在路上采集,夜晚在南阳城畅饮。
客梦中岘山晨曦微露,江水渔歌清亮如洗。
楚地风俗少有知音,远游之人难以抒发情怀。
同行的朋友应馆谷之邀,刺史在郊外迎接。
本该侍奉皇上,却让我离开京城。
正值暮春时节,对着流莺唯有叹息。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离别的情感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开篇“言别恨非一,弃置我宗英”表达了离别之痛,以及对于家人、特别是年轻的宗英的不舍。接着,“向用五经笥,今为千里行”展示了诗人在古籍中寻找安慰,如今却要踏上远行。
“裹粮顾庭草,羸马诘朝鸣”写出了准备长途旅行的景象,以及对即将到来的清晨的感受。随后,“斗酒对寒食,杂花宜晚晴”则描绘了一种简朴而孤独的生活场景。
“春衣采洲路,夜饮南阳城”表达了诗人在春天的旅途中穿越河岸小路,夜晚在城中饮酒的情形。紧接着,“客梦岘山晓,渔歌江水清”则透露出远行者对家乡的梦想,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赏。
“楚俗少相知,远游难称情”反映了诗人对于异地文化的不适应,以及远行带来的情感隔阂。而“同人应馆谷,刺史在郊迎”则是诗人期望与志同道合之人的会面,以及对官员刺史的迎接。
最后,“只合侍丹扆,翻令辞上京。时方春欲暮,叹息向流莺”表达了诗人对于朝廷工作的无奈,以及在春天即将结束时,对远方亲人的深情叹息。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人感受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