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改色不易,世远质难糜
出处:《飨余庵竹石》
明 · 郑文康
岁改色不易,世远质难糜。
气与霜雪竞,寿与天地俱。
丈夫在比德,焉能较微躯。
气与霜雪竞,寿与天地俱。
丈夫在比德,焉能较微躯。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竹子坚韧不拔、与自然抗争的形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竹子品格的赞美和对自身命运的思考。
首句“岁改色不易”,描述了随着时间的流逝,万物的颜色可能会改变,但竹子的本色却始终不变。这象征着竹子的坚韧和恒定,不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本质。
接着,“世远质难糜”进一步强调了竹子的质地难以被时间侵蚀,即使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其本质也不会腐朽。这不仅是对竹子物理特性的描述,也是对竹子内在精神品质的高度赞扬。
“气与霜雪竞,寿与天地俱”两句,将竹子置于严酷的自然环境中,与霜雪相抗衡,展现出竹子顽强的生命力。同时,竹子的寿命与天地同长,暗示了竹子超越了短暂生命的局限,达到了与宇宙永恒相对应的存在状态。
最后,“丈夫在比德,焉能较微躯”表达了诗人对竹子高尚品德的向往,认为真正的男子汉应该学习竹子的品质,不应过于计较个人的得失。这里运用了类比的手法,将竹子的特性与人的道德修养联系起来,鼓励人们追求更高尚的精神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竹子的外在形象和内在精神,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以及对高尚人格的追求,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与人性之间关系的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