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我不相见,对面似千山
出处:《诗 其十》
唐 · 拾得
有偈有千万,卒急述应难。
若要相知者,但入天台山。
岩中深处坐,说理及谈玄。
共我不相见,对面似千山。
若要相知者,但入天台山。
岩中深处坐,说理及谈玄。
共我不相见,对面似千山。
注释
偈:佛经中的韵文句子,常用来表达佛法教义。千万:形容数量极多。
卒急:匆忙,急促。
述应难:难以完全叙述或表达。
相知者:指心意相通、相互理解的人。
但入:只要进入。
天台山:中国浙江省的一座名山,这里代指修行或悟道的圣地。
岩中深处:山岩的最深处,比喻隐秘或清修的地方。
说理:阐述道理,讲解教义。
谈玄:谈论玄学或深奥的哲理。
共我:与我。
不相见:没有见面。
对面:面对面,此处比喻距离虽近心灵却远。
似千山:形容隔阂重重,如同有千山阻隔。
翻译
有数不尽的偈语,匆忙间难以详尽阐述。如果想真正了解的人,请进入天台山。
在岩石深处静坐,讲述道理和玄妙哲理。
即使我们没有相见,仿佛隔着重重山峦。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游僧拾得的作品,体现了诗人超然物外、淡泊明志的情怀。开篇“有偈有千万,卒急述应难”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法的深刻理解和对世间纷扰无常的看破。此处的“偈”指的是佛教中的禅偈,是一种修行方法,而“千万”则象征着无尽的烦恼和困难。诗人通过这两句,传达了一种超脱红尘、寻求心灵平静的愿望。
接着,“若要相知者,但入天台山”一句,则是诗人对内心追求者的建议。这里的“相知者”指的是那些有共同精神追求的人,而“天台山”则象征着一处超凡脱俗、心灵得以净化的地方。这句话强调了通过入山修行来达到心灵沟通和自我认知的重要性。
在“岩中深处坐,说理及谈玄”两句中,诗人描绘了一种隐居山林、探讨道理和玄妙之境的生活状态。“岩中深处坐”表明了诗人的隐逸生活,而“说理及谈玄”则展示了他对哲学和宇宙真理的深入思考。
最后,“共我不相见,对面似千山”两句,通过强烈的对比,展现了一种内心世界与外在现实之间隔绝感。尽管肉体上可能近在咫尺,但如果精神层面没有沟通,那么彼此之间就如同隔着千山万水一般。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隐逸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心灵自由和精神超脱的向往,同时也传递了一种深刻的人生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