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学能臻兹,身泯誉常有
圣贤独不死,天若顾之厚。
太昊初画卦,迄周兴井柳。
经制斯大备,中坠赖鲁叟。
立言栋纲常,万古绝夷丑。
荀扬犹微疵,晚出揭韩斗。
力禦异端侮,圣门俨先后。
末学能臻兹,身泯誉常有。
注释
骸骨:指人的尸体,这里泛指死亡。龙蚁:比喻地位低微的人。
太昊:古代传说中的东方天帝。
井柳:象征社会秩序和文化繁荣。
鲁叟:指鲁国的老者,如孔子。
夷丑:贬义词,指邪恶和丑陋的事物。
荀扬:荀子和扬雄,两位古代儒家学者。
韩斗:韩非子,法家代表人物。
末学:后世学问,指后代学者。
身泯:身体消失,引申为精神永存。
翻译
谁人不在尘土中腐朽,连龙和蚂蚁也一样。唯有圣贤永生不灭,如果上天眷顾他们,会给予特别厚待。
太昊氏初创八卦,直到周朝时井邑柳树繁茂。
古代制度完备无缺,中间衰落时,鲁国老者起了关键作用。
他们的言论成为支撑道德伦理的支柱,永远超越了邪恶与丑陋。
荀子和扬雄虽有小瑕疵,但韩非子晚出,如同明灯照亮圣门。
他们有力抵御异端侮辱,使圣人的教诲得以延续,前后有序。
后世学者能达到这种境界,即使身体消失,声誉也将永远留存。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诗人方回的作品,属于次韵汪以南閒居漫吟十首中的第四首。诗中通过对古圣贤者的追忆和赞颂,表达了作者对于历史文化传承的尊重和个人学问未竟的遗憾。
“何人不骸骨,龙蚁共一朽。”此句描绘出时间无情、生命易逝的情景,即便是英雄豪杰,也难逃时光的磨损,与普通生物共享同一宿命。龙蚁在这里象征着高贵和低微,而“骸骨”则代表了生命的消亡。
“圣贤独不死,天若顾之厚。”这两句表达了一种文化理想,即圣贤之人虽身亡,但其思想和精神却能长存,彷彿受到上天特别的眷顾。这里体现了诗人对于历史智慧和道德典范的崇敬。
“太昊初画卦,迄周兴井柳。”这两句回溯到远古时代的文化创造,提及了黄帝(太昊)创立八卦和周公(迄周)开凿井田的智慧。井柳指的是井田制,即古代一种田地划分方式,这里的“兴”字表明了对这种文明成就的肯定。
“经制斯大备,中坠赖鲁叟。”这里强调了儒家经典对于个人修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性。经制即儒家的典籍,而“斯大备”指的是这些典籍的完备与全面。中坠(孔子)是儒学之宗,鲁叟则是对孔子的尊称。
“立言栋纲常,万古绝夷丑。”这两句表明了诗人对于建立不朽文字和思想传承的追求。“立言”指的是树立伟大的言论,“栋纲常”则意味着这些言论能够如同坚固的梁木一般,经久不衰。而“万古绝夷丑”进一步强调了这种传承的永恒性和无可匹敌。
“荀扬犹微疵,晚出揭韩斗。”这里提及了两位儒家学者荀况(荀扬)与扬雄,他们虽然在学问上有所不足,但仍不失为后世学习的榜样。晚出的揭耀和韩愈(揭韩斗)则是唐代文学大家,诗中赞美他们对文學的贡献。
“力禦异端侮,圣门俨先后。”此句强调了不同学派间相互尊重与交流的重要性。圣门指的是儒家,而“俨先后”则表明了儒家的宽容和包容。
最后,“末学能臻兹,身泯誉常有。”诗人自称为末学,即晚学者,对于这些文化遗产和智慧的传承表示出自己的努力与追求,同时也希望自己能够留下一些值得称道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