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车出吾庐,落月犹在树
出处:《复至新乡廨寄张稚》
宋 · 晁冲之
驱车出吾庐,落月犹在树。
我行欲何之,所以河源去。
去去益以远,炯炯不可论。
群语车铎间,尚想儿女喧。
稍涉原上路,渐见柳下村。
雾草结宿露,风林散朝暾。
悠悠望蘧庐,我仆欣载奔。
昔出日在毕,今出壁中昏。
昔如水上鸥,今如槛中猿。
所忧负平生,岂但感寒暄。
明济十里黄,漪漪见淇园。
晚投伯氏廨,拓落复何言。
周览故时居,愐见松菊存。
故侣未易招,且自置肴樽。
我行欲何之,所以河源去。
去去益以远,炯炯不可论。
群语车铎间,尚想儿女喧。
稍涉原上路,渐见柳下村。
雾草结宿露,风林散朝暾。
悠悠望蘧庐,我仆欣载奔。
昔出日在毕,今出壁中昏。
昔如水上鸥,今如槛中猿。
所忧负平生,岂但感寒暄。
明济十里黄,漪漪见淇园。
晚投伯氏廨,拓落复何言。
周览故时居,愐见松菊存。
故侣未易招,且自置肴樽。
注释
驱车:驾车。吾庐:我的房子。
落月:落下的月亮。
犹在树:仍然挂在树上。
何之:去哪里。
河源:黄河的源头。
炯炯:明亮的样子。
不可论:难以描述。
群语:人群的交谈。
儿女喧:儿女们的欢笑声。
稍涉:稍微涉足。
柳下村:柳树下的村庄。
雾草:被雾笼罩的草。
宿露:过夜的露水。
拓落:空落。
何言:无话可说。
故时居:过去的居所。
松菊:松树和菊花。
故侣:旧友。
置肴樽:摆设酒宴。
翻译
驾车离开我的房子,落月还挂在树梢。我要去哪里呢?目标是黄河的源头。
越走越远,明亮的景色难以形容。
车马声中夹杂着人群的交谈,想起家中儿女的欢声笑语。
踏上原野小路,渐渐看到柳树下的村庄。
雾草沾满夜晚的露水,风中的树林散发出早晨的暖阳。
遥望远方的简陋小屋,仆人欢快地驾车前行。
过去太阳从毕星升起,现在却在墙壁中显得昏暗。
过去像水上的鸥鸟自由,如今像笼中困兽。
我忧虑的是辜负了一生,岂止是对寒暑变迁的感慨。
眼前展现十里黄沙,淇园的波纹清晰可见。
傍晚投宿在伯氏官署,心中空落无言。
环顾往日居所,松菊依然,触动我心。
旧友不易召回,暂且自设宴席以慰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出行的场景和心境。开篇“驱车出吾庐,落月犹在树”,通过夜晚还未离去的明月,营造了一种静谧而略带哀愁的情氛。在这宁静的背景下,诗人表达了自己出行的意图,“我行欲何之,所以河源去。”这里“河源”不仅是实际的目的地,也象征着远离尘嚣、寻求心灵净土的愿望。
随后几句“去去益以远,炯炯不可论。群语车铎间,尚想儿女喧”,通过对远行和家人之声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离愁和对家庭温暖的留恋。接着,“稍涉原上路,渐见柳下村。雾草结宿露,风林散朝暾。”这些句子以鲜明的景物描写,表达了诗人在自然中的情感体验,以及时间流逝带来的淡淡哀愁。
“悠悠望蘧庐,我仆欣载奔”,这里“悠悠”二字传递出一种无尽的眷恋之情,“我仆欣载奔”则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向往。诗人通过比较昔日与今日的心境,表达了自己的忧虑和感慨,“昔出日在毕,今出壁中昏。昔如水上鸥,今如槛中猿。”这两句不仅是对环境的变化描述,也反映了诗人内心世界的转变。
最后几句“所忧负平生,岂但感寒暄。明济十里黄,漪漪见淇园。晚投伯氏廨,拓落复何言。”表达了诗人对一生牵挂和忧虑的深刻体会,以及对现实环境的无奈接受。通过“晚投伯氏廨”这一具体行迹,诗人似乎在寻找一种精神的寄托。
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幽远而深长,透露出诗人复杂的情感和深沉的思想。